第2课时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
|||
学 习 目 标 |
1. 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顺序和积的定位方法,能说明两位数乘两位数每步计算表示的意义,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积;会用交换乘数位置计算的方法验算乘法。 2. 经历探索、交流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积累探索计算方法的经验,增强推理、分析等思维能力。 3. 体会探索算法和发现验算方法的成功,产生学好数学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养成认真计算、仔细检验的学习习惯。 |
||
教学 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评价方式和要点 |
环节一:复习引入,激活算法 |
1. 出示口算 24×10 20×50 30×40 2. 笔算24×2 提问: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怎样列竖式计算? |
1.口答,并说说怎样口算整十数乘整十数?
2.在自备本上列竖式计算,一人板演。并说说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
课堂观察,交流式评价:能正确计算结果,并能说出怎样口算和笔算。 |
环节二:主动探究,学习笔算 |
1. 出示例1.提问:题里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怎样列式?(板书算式) 2. 比较和复习题的不同,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引导:观察图上的12箱南瓜是怎样摆放的,想到可以怎样计算24×12吗? 3. 指名学生作全班交流。启发、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的算法。重点理解笔算每一步的意义和第二步的算法和定位。 4. 比较:这两种算法有什么相同之处?
5. 引导学生归纳算法,并补齐板书——“的笔算”。
6. 完成试一试,引导学生发现:交换乘数的位置,再乘一遍,可以验算乘法。 |
1.学生口答,列式:24×12
2.学生自主探索,先在自备本上独立计算,再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讨论。
3.学生交流算法: ①先算10箱,再算2箱,最后合起来算12箱。 ②列竖式计算。 4.同桌交流,明确两种算法都是分别算10箱和2箱,再合起来。 5.学生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乘第一个乘数,再用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乘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末位就和这一位对齐;然后把两次的积相加。 6.学生独立计算,观察两次计算的结果。 |
表现性评价:能利用已有乘法的经验主动探索方法,乐意与同学交流方法;理解乘法竖式每一步的意义、顺序、积的定位;发现交换乘数位置可以进行验算。 |
环节三:练习巩固,形成技能 |
1. 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你能说说每一步计算的是什么吗? 2. 想想做做第2题
3. 想想做做第3题
4. 想想做做第4题,先指出错误,再订正。 强调:用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乘数时,结果要对齐十位写。 5.想想做做第6题。
|
1. 在学习单上填一填,再口答。
2.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再展示交流。 3. 完成在课堂作业本上。 4. 完成在数学书上。
5.独立完成在课堂作业本上。 |
纸笔练习: ◆能说明两位数乘两位数每步计算表示的意义。
◆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积;会用交换乘数位置计算的方法验算乘法。
|
环节五:总结全课,自我评价 |
1. 提问:你学会了哪些内容?有哪些收获? 2. 提问:对自己的学习表现评价。 |
1. 学生口答。
2.学生在评价表上自评。 |
调查问卷:能表达课堂收获,并进行自我评价 |
板书设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