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工作室将围绕“团队建设,培育名师,发挥功能”三个方面进行内涵建设,采用“导师跟踪制、课堂交流制、课题引领制、成果辐射制、资源共享制”等手段以及“定期例会、专题研讨、课堂观摩、合作学习、档案管理、考核评价”等方式开展常规工作。
本工作室将以数学教学、科研和培训为基础,以工作室成员集体智慧为依托,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一个工作周期内至少要完成一个专项研究课题并取得相应成果,撰写出一定数量的高质量论文或专著,促进学科教学的理论建设。
本工作室的工作将在十三五省规划课题“小学数学核心问题导向的深度教学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深度教学”,将从“教学评一致”的角度重点研究“深度教与深度学”的评价方案和策略,解决目前课堂教学中纸笔测试无法检测深度学习核心要点、学生只会考试不会学习、教师基于内容而非基于课程标准盲目教学的现实问题。课题研究将充分发挥名师自身优势,采取个别指导、网络交流、案例分析、专题讲座、小组沙龙、参与式研讨、相互观摩、展示交流等方式开展研究活动。
名师是实践着的思考者,思考着的实践者。“名师工作室”将以网络平台为主要依托,以课题研究为重要方式,以教学研讨为主要内容,通过开展教学、教研、教改活动,充分挖掘和培育各位成员的名师潜质,对名位成员的具体要求是:
(1)每年阅读一本专业著作。提倡成员每月阅读相关教育理论期刊、随笔等教育理论书籍,也可读社科类其他领域的书籍,完成读书心得1篇,提升专业认知。
(2)每年发表一篇教育教学文章。文章必须就学科教学问题展开立论,观点鲜明,论证充分,逻辑清晰,具有教学指导价值。
(3)每人主讲一次教学讲座、学术报告或执教一次校级以上公开课。可以在市级中心组活动中就某一专题作讲座,或者在暑假培训中发表自己的研究报告,推广研究成果。每年应该至少举行一次大型教研活动,形式包括教学观摩、互动研讨、名师发言、专家报告、校际学科联谊,等等。
(4)研究一项科研课题。以三年为一个周期,至少要是宜兴市级微课题,并完成较高质量的研究报告、专业论文或专业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