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 |
|||
学 习 目 标 |
1. 能利用已有乘法的经验主动思考并学会两位数乘10和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口算得数;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应用整十数乘整十数估计相关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得数;在具体情景中合理运用口算、估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 在探索算法和应用所学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利用乘法计算的认识和经验说明和交流算法,发展初步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积累计算经验;初步体验估算问题背景和估算的实际需要,初步感受抽样估计的方法,积累估算经验,进一步发展数感。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
||
教学 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评价方式和要点 |
环节一:复习口算,激活算法 |
1. 出示口算 23×1 12×1 15×1 20×3 46×6 5×80 2. 估算下面的结果是几十或几百几十 39×3 42×8 58×8 3.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 |
1.口答,并说说怎样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2.口答,并说说怎样估算两位数乘几。
|
课堂观察,交流式评价:能正确口答结果,并能说出怎样口算和估算。 |
环节二:主动探究,学习口算 |
1. 出示例1.提问:题里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怎样列式?(板书算式) 2. 引导:12乘10我们没计算过,你能结合图片中10盒菜椒,想一想怎么计算吗?请大家自己思考,想办法算一算,并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3. 指名学生作全班交流。启发、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的算法,并比较不同的算法,优化的算法。
4. 完成试一试 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
1.学生口答,列式:12×10
2.学生自主探索,和同桌交流算法。
3.学生交流算法: ①先算9盒,再加1盒。②先算5盒,再乘2③先算每盒10个,再算每盒2个。④先算12乘1,再推算。 优化算法:12×10,可以先算12×1,再在末尾添0。 4.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是怎么算的,总结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
表现性评价:能利用已有乘法的经验主动思考并说明和交流方法,会正确口算两位数乘10和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口算一分钟7-8题,正确率90%以上。 |
环节三:探究估算 |
1. 出示例2 提问:你知道了什么?王大伯为什么要任意抽出5袋称一称?根据称出的结果,你能想到什么? 2. 你会估算王大伯去年大约一共收蒜头多少千克吗? 3.回顾总结,提问: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这里估算的是什么?具体是怎么做的,怎样估算呢? |
1.学生独立思考,口答。
2.学生尝试估算,并交流是怎样估算的。 3.学生小组讨论再交流:这个问题是估计总量,可以先抽取几袋估一下每袋的重量,再用整十数乘整十数的估算结果大约是多少。 |
课堂观察,交流式评价: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应用整十数乘整十数估计相关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得数; |
环节四:练习巩固,形成技能 |
1. 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用哪个数量关系?怎样列式? 2. 想想做做第4题
3. 想想做做第5题
4. 想想做做第6题
|
1. 先总结数量关系:每盒的数量×盒数=总量,再独立完成。 2. 学生读题,并口答前两题结果。再提出问题并口头列式。 3. 学生先读题,明确用估算,再独立完成,说说怎么想的。 4. 学生先说说具体估算的方法:先估每袋的重量,再想哪个算式,最后估出总量。独立完成。 |
纸笔练习:在具体情景中合理运用口算、估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正确率高。 |
环节五:总结全课,自我评价 |
1. 提问:你学会了哪些内容?有哪些收获? 2. 提问:对自己的学习表现评价。 |
1. 学生口答。
2.学生在评价表上自评。 |
调查问卷:能表达课堂收获,并进行自我评价 |
板书设计 |
|||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估算 12×10=120 ①先估每袋的重量 方法一:12×9=108 108+12=120 ②再算几十乘几十 方法二:12×5=60 60×2=120 ③再估总量 方法三:10×10=100 2×10=20 100+20=120 30×60=1800 方法四:12×1=12 12×10=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