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吴文娟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吴文娟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樊云璐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范思思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何锦婷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彬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淼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吕颖

    环科园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孙芸

    荆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田梦婷

    丁山第二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琳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谢燕华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潇

    徐舍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认识多位数教后感

作者:吕颖  日期: 2025-03-29  点击:

《认识多位数》教后感

 

一、教学成效总结

 

1. 数位概念的直观建构

 

◦ 通过计数器操作和数位顺序表制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十进制”和“位值制”的本质。例如:用计数器拨珠演示“10个一万是十万”,学生能直观感受相邻数位间的进率关系。

 

◦ 结合生活实例(如“我国人口约14亿”“地球直径约12756千米”),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大数的意义,增强数感。

 

2. 读写方法的系统化指导

 

◦ 总结“分级读写法”口诀:“四位分级很重要,读写先找万和亿;中间末尾零处理,读写规则要记牢。”学生能熟练运用分级线(┆)辅助读数写数,错误率显著降低。

 

◦ 通过对比练习(如“5005000”与“5050000”),强化对“中间零”和“末尾零”的处理规则,突破难点。

 

3. 数的大小比较与改写的灵活应用

 

◦ 设计“数字卡片组数比赛”,学生通过排列数字卡片(如用35007组成最大的五位数),深化对数位重要性的理解。

 

◦ 结合“国土面积排名”“城市人口统计”等情境,引导学生将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并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不足之处分析

 

1. 数位顺序的混淆

 

◦ 部分学生对数位顺序表的记忆不牢固,出现“百万位”与“千万位”顺序颠倒的情况,尤其在跨级读写时(如“一亿零三百二十万”)容易漏写数位。

 

◦ 典型错误:将“405000300”读作“四亿零五百万三百”,忽略中间零的个数。

 

2. 近似数理解的偏差

 

◦ 学生对“四舍五入”规则的应用存在机械模仿现象,例如将“195000”精确到万位时错误写成“19万”,未正确理解“五入”的逻辑。

 

◦ 对“≈”与“=”的区别模糊,在改写近似数时混淆符号使用。

 

3. 课堂活动的参与度不均

 

◦ 小组合作环节中,部分学生依赖他人完成任务,缺乏独立思考;学困生在复杂数位读写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需要更多个别指导。

 

三、改进方向

 

1. 强化数位可视化工具的使用

 

◦ 设计数位拼图游戏:提供空白数位卡片(个位、十位、百位……),让学生根据数字快速拼出对应数位顺序表,加深记忆。

 

◦ 利用数位筒教具(如每筒代表一个数位,通过投放珠子数量表示数值),直观展示大数的组成。

 

2. 分层设计近似数练习

 

◦ 第一层次:基础题(如将“34765”精确到千位);第二层次:变式题(如“□里可以填哪些数字?58765万”);第三层次:开放题(如“用四舍五入法得到近似数30万,原数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

 

◦ 结合生活案例(如“超市价格标签的近似数”“新闻报道中的大数处理”),帮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实际意义。

 

3. 优化课堂互动与评价

 

◦ 采用“小老师轮岗制”,让学生轮流讲解数位读写方法,培养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 设计“数位挑战积分卡”,对课堂表现、作业质量进行量化评价,激发学习积极性。

 

四、学生反馈与反思

 

• 学生反馈:多数学生认为“数位游戏有趣”“分级读写法实用”,但部分学生建议“多一些动手操作活动”“更详细的近似数讲解”。

 

• 教师反思:需进一步关注学困生的认知特点,设计阶梯式问题链(如从两位数→三位数→多位数逐步过渡),同时加强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如使用动画演示数位分级过程)。

 

总结:本章节通过直观操作、生活情境和分层练习,有效帮助学生建立了多位数的概念,但在近似数教学和课堂参与度上仍需改进。未来将继续探索多样化教学策略,注重知识的连贯性与应用价值,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