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7、8页例1、例2、例3,以及随后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二第1到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分析,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观察观察、操作、测量、填表、讨论、推理等数学活动过程,初步体会图形转化的意义和价值,培养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逻辑思维。
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探究意识与合作的意识,初步感受“变”与“不变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下面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提问:在这几个图形中,你已经会求哪些图形的面积?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 出示例1中的第一组图形。
提出要求:这里有两个图形,它们的面积相等吗?
学生作出判断后,追问:你是怎样比较的?
学生交流后,指出: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可以数出它们各占据了多少个小方格,也可以把1号图形转化成长方形再比较。
(2)出示例1中的第二组图形。
提出要求:要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你打算怎样做?
学生交流后,追问:3号图形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怎样转化?
讨论: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时,你觉得是数方格方便,还是转化后再比较方便?
(3)小结:把不熟悉的、较复杂的图形转化成熟悉的,简单的图形,是计算图形面积的一种常用方法。
2、教学例2
(1)出示画在方格纸上的平行四边形,提出要求:你能把这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吗?学生各自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操作后,追问:还有不同的剪拼方法吗?
(3)课件演示各种剪拼方法,引导比较:大家的剪、拼方法不完全相同,这些方法之间有相同的地方吗?(都是沿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剪开的)
追问:为什么都要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
学生讨论后,指出:沿着高剪开,能使转化后的图形中出现直角,从而也就能使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
(4)设疑: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能用刚才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吗?转化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又有什么关系呢?
3、教学例3
(1)提出要求:请大家从教科书第115页上选一个平行四边形剪下来,先把它转化成长方形,再通过测量和计算求出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学生各自操作,教师巡视,给他们提供适当帮助。
(3)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内的交流,完成教材中的表格。
组织讨论:你是怎样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为什么说平行四边形与转化成的长方形面积相等?(从转化过程可以看出,这两个图形尽管形状变了,但面积没变)
(4)指明读一读填好的表中每个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面积,提问:根据这几组数据,你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它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进一步指出:大家的想法究竟对不对呢?我们再作进一步研究。
(5)分析关系,推导公式。
A、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求哪个图形的面积?为什么?
B、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它的长、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有什么关系?平行四边形底与高的乘积是长方形的面积吗?也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板书: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提问: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和h分别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你能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吗?板书
(6)指导完成“试一试”
三、巩固深化
1、指导完成“练一练”
(1)怎样求平行四边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长方形面积)
2、练习二第1题
(1)引导观察:图中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几格的长度?面积是多少格?
(2)提出要求:认真观察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相互转化的过程,说说在这个过程中图形的周长有没有变,面积有没有变。
(3)引导学生围绕上面的问题展开讨论,并在讨论中相机明确:把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四条边的长度没变,所以周长也不变。底虽然不变,但由于高变短了,所以面积就随着变小了;拉成的平行四边形越扁平,它的高就越短,面积也就越小。
4、课堂作业
练习二2、3、4
四、课堂小结
本课学习了什么?怎么推导出来的?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