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吴文娟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吴文娟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樊云璐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范思思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何锦婷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彬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淼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吕颖

    环科园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孙芸

    荆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田梦婷

    丁山第二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琳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谢燕华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潇

    徐舍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运算律教学要“讲道理”

作者:吴文娟  日期: 2024-04-04  点击:

小学阶段运算律是属于“数与运算”领域,主要有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减法的性质、除法的性质这几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通过实际问题和具体计算,引导学生用归纳的方法探索运算律、用字母表示运算律,感知运算律是确定算理和算法的重要依据,形成初步的代数思维。其中“用归纳的方法”在小学阶段主要是不完全归纳法。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大多采用根据具体例子猜想、举例验证、字母表征、实际应用这样的流程来教学运算律,这也是符合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但数学是“讲道理”的,运算律教学都是从观察等式的特征、再换个数举一些例子来验证,这样的验证是不是学生真正明白了等式成立的道理,或只是“依葫芦画瓢”?在实际的应用中,遇到类似的情景往往错误选择运算律,如25×(2×4),总有一些学生算成25×2+25×4。运算律要“讲道理”也是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在小学阶段要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虽然不要求严格的证明,但也要求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给出合理的解释,养成讲道理、有条理的思维习惯,为初中推理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那么这些运算律可以怎样讲道理呢?运算律最根本的道理还是运算的意义,如加法表示几个部分的和,减法表示从整体中去掉一部分,乘法表示几个相同加法的和,除法表示把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借助运算意义的理解才能让学生真正把握运算律成立的道理,而不只是看到了表面相等的样子。

如乘法交换律a×bb×a,左边a×b表示ba相加或ab相加,而右边也表示ba相加或ab相加,表示的意义一样,所以等式能够成立。对于小学生来说,也可以通过几何直观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这里的乘法意义。如图:

如乘法结合律(a×b)×ca×(b×c),左边表示先是ba相加,再乘c,就有c个(ba),也就是(b×c)个a,就是a×(b×c),用图形表示:计算这样一堆小正方体的个数,可以先算一层的个数(a×b),再算c层的个数,列式是(a×b)×c,还可以先算一个侧面的个数(b×c),再算有这样的a列,就是a×(b×c),所以(a×b)×ca×(b×c)。

乘法分配律就更要讲道理了。a×(bc)=a×ba×c,从乘法意义来看,左边算的是(bc)个a相加,右边算的是baca,也就是(bc)个a。直观表示如下:

 

 运算律教学要“讲道理”还体现在运用运算律解释算理。认识运算律后,老师们会引导学生回顾以前的学习中也用过了这些运算律,但仅是流于浅表,而没有真正让学生明白算理中的运算律。如乘法交换律主要是运用在乘法竖式计算的验算中,而乘法结合律可以运用在乘法口算中,如整十数乘一位数60×3,可以先算6×3=18,再算18×10=180,就是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时运用了乘法分配律,这些都要用实例来让学生再次感受计算中的算理,理解运算律在计算中的广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