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吴文娟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吴文娟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樊云璐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范思思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何锦婷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彬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淼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吕颖

    环科园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孙芸

    荆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田梦婷

    丁山第二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琳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谢燕华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潇

    徐舍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教学设计

作者:范思思  日期: 2023-12-24  点击: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年龄还小,好奇心强,根据他们的认知规律,我不仅设计了有趣的课件和情境进行教学,而且还要使他们感受到从问题想起的一种需要。课标上指出: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更应当关注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应该是现实的具体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而且学数学是有用的、必要的,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

二、教材解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内容,是继三年级上册“从条件想起”之后的又一解题策略。相比于“从条件想起”的顺向思维策略,“从问题想起”的基本思路是由“果”索“因”、逐步推理的过程。由于是逆向推理的思维过程,难度会较大,不易于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这是本课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极为关键。

本课安排的是用从问题想起整理信息。教材呈现的例题是小明和爸爸运动服问题情境,分两次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找出解决问题需要的条件并进行整理,感受从问题想起的方法。

三、设计思想

本节课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在开放的氛围中,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

1、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由“传授知识”转向“引导探索”,由“要我学”转向“我要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导者。将课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收集信息、分析问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参与知识的构建。

2、“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从创设情境、探究学习一直到布置作业等环节,处处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既提高了学习兴趣,也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使学生不仅在学数学,也在用数学。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从所求问题出发展开分析和思考,进而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比较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体验并掌握从问题想起的策略

教学难点:从问题想起策略的理解和领悟

六、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7~28页例1,及随后的“想想做做”。

八、预设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出示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的练习题

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个题大家熟悉吗?应该怎样解决?你是怎样想的。

过渡:同学们,除了从条件想起分析解决问题,我们还可以从问题入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从问题想起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创设情境,初识策略

1.出示情境图

出示教材中的问题: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最多剩下多少元?

2.理清题意

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交流不同的想法

思考:

(1)买什么?

(2)怎么买?

(3)怎样算?

小组交流后反馈

根据回答,板书数量关系结构图

3.列式解答

4.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再次体验,类比应用

1.出示例题中的“想一想”

学生理清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根据学生反馈,整理数量关系结构图。

(四)对比反思,明确策略

谈话:刚才我们连续解决了“最多剩下多少元”和“最少找回多少元”这两个问题。回顾上面两个问题的分析和思考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五)拓展应用,巩固策略

1.“想想做做”第1题。

通过追问,帮助学生理清数量关系,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列式解答后,追问:列式时,你选择了哪些已知条件?是怎样想的?

(六)回顾反思,提升认识

通过今天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七)课后练习

想想做做2和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