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比较和分析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8-99页的例2和“想想做做”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学习数据调查、整理的方法,学会数据的比较和简单分析,能根据要求把调查的数据有序排列、比较、分析并获得数据反映的信息和简单事实。
2、使学生根据问题提出通过数据统计解决的办法,经历统计活动过程和用有序排列、选择数据对象等方法比较和分析数据等活动,体会从数据中可以获得相关信息,感受不同数据分别表示的最大、最小、大多数的数值范围等数据的意义,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主动参与调查收集、比较分析数据等统计活动,体会数据收集、整理和汇总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感受数据收集和整理的价值,培养学习统计内容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数据比较和分析的方法
[教学难点]创造并灵活采用比较数据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统计的内容,重点学习数据的比较和分析。(板书课题)
二、数据比较、分析
1、提出问题,思考方法
出示例2,让学生了解例2提供的数据
提问:你从身高标准的表格里了解了什么?那么联系我们自己的年龄,你能想到些什么?
你想到可以用什么办法了解全班同学身高的情况?
2、分类调查,记录数据
同学们想到要了解多少人的身高在正常范围内,可以先分组收集身高数据,和身高标准比一比,再在全班汇总,就能知道全班的身高情况,这就要分类收集、整理数据。现在就按年龄和男、女生已经分成的小组做到一起,在小组里调查身高,记录在课本上的表格里。
学生小组调查,完成后小组里互相校对记录的数据。
1、 小组比较分析
每个小组都得出了你们的身高数据,你觉得要能方便,清楚地一看就知道小组里同学身高的高矮顺序,最高和最矮的是多少,有哪些身高在正常范围,应该怎样整理数据?
说明:我们可以按高矮顺序先排列身高数据,再比较分析、解决问题。现在就请每个小组按要求,把小组里身高的数据排一排,并且观察比较、讨论身高情况。
出示课本第98页(1)-(3)的要求和问题哦,让学生从高到矮排列数据,在小组里讨论(2)(3)两个问题。
交流,并说说发现。
2、 全班汇总分析
大家知道可以通过数据汇总,了解全班情况。但请大家想一想,如果要知道全班同学最高、最矮的各是多少,(板书:最高 最矮)全班男生身高在正常范围内的人数是多少,女生身高在正常范围内的人数有多少,可以怎样汇总数据?(板书:男生正常范围的人数 女生正常范围的人数)
提问:最高、最矮各是多少厘米,可以怎样知道?怎样知道男生和女生身高在正常范围内各有多少人?
说明:只要把需要的数据汇总、比较,不需要汇总所有同学的数据。
现在我们交流这些数据。
让每个小组先找出最高、最矮的身高,身高在标准正常范围内的人数,再交流、比较、分析数据。
说明:有些实际问题,可以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对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就能知道数据反映的实际情况,得出问题的结果。所以数据能反映实际问题的一般情况,分析数据可以获得问题的结果。
三、巩固内化
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读一读习题的要求,明确解决什么问题。
引导:要清楚地得出最高、最低成绩,方便地看出优秀、不及格的人数,可以怎样整理这些数据?
提问:把这些数据比较方便地按顺序排列,有什么小秘诀?
你能根据自己整理的数据,说说这两个问题的结果吗?
说明:有序排列数据,可以便于我们分析这些数据,找到问题的答案。
2、“想想做做”第2题
(1)让学生了解测量的要求和要解决的问题
(2)要求学生按问题的要求完成数据排序,按顺序比较例2排列的身高数据,看看有什么关系,想想有什么发现。
提问:你认为各人一庹的长度和身高有什么关系?
说明:我们通过比较数据,还发现了人体的一个秘密,那就是一个人的身高和一庹的长度一般是相同或非常接近的。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发现怎样比较数据可以方便一些?我们分析了数据的哪些内容?你还有什么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