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到现为止,你们已经学过了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生: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从问题想起的策略,画图的策略、列表的策略……
2、出示问题:隔壁王大叔正想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在一个空地上围一个长方形的花圃。他迟迟不动手,却在自言自语:怎么围面积最大呢?长和宽该是多少呢?同学们你们能帮王大叔解决这个问题吗?
3、提问:从题中我们已知什么?
生:长方形的周长就是22米,长与宽的和是11米,长和宽是整米数。
4、如果你是王大叔,你准备怎么围呢?
他这么围可以吗?为什么?
一下子找到了这么多种围法,你能把它们整理出来吗?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引导:(可以画图、列式、列表)用你认为合适的方法书写。
2、学生独立研究。
3、交流学生作品。
(1)出示遗漏的情况。
师:看这位同学的作品,你有什么想说的?
所以整理时一定要不遗漏。
(2)交流有序列举下有遗漏的情况。
师:这位同学们找到了5种,还有遗漏的吗?你怎么知道没有遗漏了?
生:因为他是按一定的顺序列写,按这个顺序,我们很容易看到写完了没有。
(3)交流有重复的。
师:这位同学怎么一下子列了这么多种?你有什么想说的?
说明:整理时还要注意:不重复。
说明: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作品,他们都列举出了不同的长方形。有了他们的经验,我们在列举时要注意——?
(4)比较突出有序:接着观察这位同学列举的,你觉得你怎么样?
(看这三位同学列举的,虽然形式不同,有画图、列表,还有写式子的,但他们的列举有什么共同之处?)
预设1生:都做到了没有遗漏、没有重复。
师:为什么这么容易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生:都按照长从大到小来列举的。
预设2生:都是按长从大到小列举的。
师:这样思考很有条理,有序。所以按一定的顺序写,比如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就容易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策略——一一列举。
那你觉得用哪种形式列举更清楚?(列表)师:列表展示出来更简洁,更清楚。
4、将书上的表格列举完整,并计算每种长方形的面积,找到面积最大的长方形。现在你能告诉王大叔该怎么围了吗?
5、观察我们有序列举的结果,配合着每种长方形的图观察,你还能发现什么?(长方形周长相同,面积会不同,长和宽越接近,面积就越大。)
师:你看,有序列举不仅能帮我们找到需要的结果,还便于我们发现规律。
6、回忆解决问题的过程,使用一一列举可以归纳成几个步骤?你有什么体会?同桌交流。
概括:选择策略;有序思考;清楚展示;比较判断
这几个步骤中,你觉得哪个最重要?找到列举的“序”,即按怎样的顺序列举才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用合理的方法展示也很重要。
8、回顾体验:其实列举的策略我们并不陌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用到这种策略。回忆一下:我们在解决什么问题时用到过列举的策略?
如一年级学数的分成时,怎样有序列举可以找全所有10的组成呢?(按第一个加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用8、2、5张卡片组成的所有三位数,怎样有序列呢?(还有别的列举方法?)
三、生活运用
其实,我们数学学习中一直渗透着一一列举的策略。在我们生活中,很多地方也体现着一一列举的策略。
1、练一练第1题。
你打算怎样做?试一试。(完成在作业纸上,并汇报结果)
师:看来直接判断容易出错,但如果列举出再判断,就会更有序,也不容易出错。
2、出示第2题
学校食堂的菜品供应很丰富,荤菜有三种,素菜有四种,看来荤素搭配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你能有序列举出不同的搭配吗?
你打算怎么展示你的各种搭配?试一试。
交流时说:可以用连线图、文字、字母、表格等形成展示列举结果。
3、一张靶纸共三圈,投中内圈得10环,投中中圈得8环,投中外圈得6环。小华投中一次可能得几环?(学生回答。)
4、小华投中2次,可能得几环呢?
他可能得到几环呢?谁来举一个例子?
要找到所有可能的环数,你打算如何有序思考?
学生尝试列举。
观察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师:列举完了要进行比较判断,排除重复的情况。
四、课堂小结
1、用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通常按中几步思考?
2、最关键的一步是什么?怎样做到有序列举?
有序列举可以按从大到小有顺序,可以先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