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验和对具体实例的观察,操作与交流中理解体积与容积的意义。
2、在学习情境中经历猜想、操作、验证、归纳等数学过程,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3、进一步体会空间与图形学习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容积实际含义的理解和体积与容积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感知“占空间”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吗?为什么乌鸦最后能喝到水呢?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生自由发言)
谈话: 这个办法可不可行,我们还要实验来验证。
过渡:通过同学的演示,我们知道了乌鸦喝水这个办法是可行的,在我们今后的数学学习中,动手做实验是个重要的学习方法。小小的实验,蕴含着很多的道理,想知道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数学课堂。
二、实验操作、充分感知
(一)教学例6,认识体积的意义
实验一:通过实验,使学生体会到物体是占有空间的
出示两个完全一样的杯子,左边的盛满水,右边的放了一个桃。
提问:同学们先预测一下,如果把左边杯子里的水倒入右边的杯子,结果会怎样?
学生猜测后提问:那谁来倒一下试试。(学生倒)
提问:结果和同学们预测的一样,那谁来说一说,为什么会剩下一些水?
提问:在刚刚的实验中,桃子占空间,那水占空间吗?杯子占空间吗?你还能举例说说哪些物体占空间吗?(学生举例)那是不是所以物体都占空间呢?
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物体是占有空间的。
实验二:通过实验,使学生体会到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
出示两个完全一样的玻璃杯,一个杯子里放的是桃子,另一个杯子里放的是葡萄,往这两个杯子里倒水,倒进哪个杯里的水会多一些?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讲述:实际的结果会怎样呢?我们一起来试试。
提问:和你们刚才的预测一样吗?这是为什么呢?
小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知道物体不仅占有空间,而且占有的空间还有大有小。(板书:大小)
实验三:深入理解体积的含义
出示3个大小不同的水果,提问:同学们看,这3个水果,哪一个占的空间大?你是怎么知道的?把它们放在同样大的杯中,再倒满水,哪个杯里水占的空间大?
学生独立思考后让同组的同学交流。全班交流。
提问:通过刚才的3次活动,你有什么感受?
提问:刚刚我们说的桃占的空间大,就是说桃的体积大,那什么是桃的体积?葡萄的体积呢?梨的体积呢?这个杯子的体积呢?
那什么是物体的体积?(板书: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
提问:你能举例比比两个物体体积的大小吗?
学生举例。
提问:老师这里有两个物体,你知道哪个体积大吗?猜猜看。
要知道哪个体积大,我们可以怎么做?
过渡: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体积有大小,下面啊我们来轻松轻松,玩两个小游戏。
游戏一:蒙眼猜
人体秤,小砝码(重),大纸盒(轻),猜一猜哪个体积大?
小结:物体的体积与质量无关。
游戏二:橡皮泥
搓圆,搓扁,体积(不变)
小结:物体的体积与形状无关。
拓展:阿基米德的故事
(二)教学例7,认识容积的意义
1、出示例7,提问:你能看出哪个盒子里书的体积大一些吗?
想一想:书套的容积就是什么的体积?
书套是一种容器,前面实验中,我们用到了很多物品,哪些也是容器呢?(板书:容器)你还能举例说说哪些物体是容器吗?
书套的容积就是它所能容纳的书的体积,那什么是水杯的容积,什么是茶叶罐的容积?什么是文具盒的容积?……什么是容器的容积?(板书: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容积)
2、谈话:你们喜欢喝饮料吗?有没有发现,饮料瓶上都有这样的信息:240ml,这是什么意思?是指瓶子的容积吗?什么才是这个瓶子的容积呢?
3、谈话:小芳和小军各一瓶这样的饮料,小芳说,她正好倒满3杯,小军说他只倒了两杯多,你相信吗?为什么?
小芳和小军倒的就是这两个杯子,猜一猜,哪个杯子的容积大一些?是小军的?你能想办法比一比吗?
同桌交流,全班交流,操作。
4、“练习三”的第4题
想一想:体积与容积有什么区别?
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板书:物体的体积和容积)下面一组练习,相信一定难不倒大家,有没有信心很快完成?
三、巩固提高
1、完成“练一练”的第1-2题
2、完成“练习三”的第1题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物体的体积和容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容积
比较体积大小的方法:观察法、水测法、分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