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边形的面积(整理与练习)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5~26页整理与练习的“回顾与整理”和“练习与应用”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回顾与整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相互关系,能应用公式计算图形的面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掌握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过程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进一步体验转化思想和模型思想,建构面积计算的知识体系;发展几何直观,并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的表达形式,感受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紧密的特点;逐步形成整理知识、寻找知识联系的意识和学习习惯,逐步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整理和认识知识的联系和结构。
【教学准备】
师:课件、平面图形各1个、贴板
生: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刚刚这个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多边形的面积)
师:都说温故而知新,今天我们一起对所学过的多边形的面积做一个回顾和整理,好吗?--出示课题
二、整理知识
师:想一想,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多边形的面积?(根据回答贴板呈现)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通过摆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归纳推导出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长方形面积=长×宽)
师:那其余几个图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又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请同学们先静下心来想一想,然后选一个图形,和同桌说一说它的面积推导过程。(指3生分别回答,说明公式及推导过程(尽可能详细),教师相机点拨,并完善板书)
师:真好,同学们都是学习的有心人。从交流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些图形的面积推导过程是有一定的顺序和联系的,那谁能上来把这些图形摆一摆,用箭头画一画,整理、表示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呢?(指1生上台交流摆法)—指向“长方形面积公式是推导其他多边形面积公式的基础”
师:在探究多边形面积计算的过程中,有什么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吗?--指向“转化”思想,指出转化思想将未知的、不熟悉的知识,转化成了已知的、熟悉的知识,将知识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师:你能举例说说谁转化成了谁吗?(三角形、梯形通过转化变成了——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又是通过转化变成——长方形。)所以我们来看,根据转化的过程,这些图形还可以用这样的箭头来整理。(完善板书上的双向箭头)(若在交流摆法时,已经有学生提出按照转化来摆放图形和画箭头,直接完善板书的双向箭头)
师:图形之间还有怎样紧密的联系呢?
(配合课件)我们来观察这样一个梯形,如果我们将它的上底缩短到两个端点重合,这时候,梯形上底变成—(0);是什么图形?—(三角形);面积公式就可以写成(指1生)—(S=a×h÷2)。
(配合课件)如果把上底延长到和下底一样长,这时候又是什么图形?怎样计算面积呢?( 指1生)(上底和下底一样长,就是两个底,底×2和÷2相互抵消,就变成S=a×h)
指出:数学真的有趣又神奇!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虽然都不是梯形,但也能仿照梯形面积公式来计算。
三、知识应用
1.基本练习:运用公式直接计算面积(“练习与应用”第2题:计算图形面积)
师:相信大家对图形的面积公式一定烂熟于心了,我们趁热打铁。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纸,完成第一题。(指3生交流过程和方法,相机呈现答案)
师:回顾刚刚的解题过程,你觉得在利用公式计算面积时,需要注意什么?
(1)必须找到的是一组对应(合适、匹配)的底和高
(2)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需要÷2(可追问为什么?没有÷2时,算的是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
(3)注意单位
2.对比练习:突出底、高与面积的关系
(1)“练习与应用”第1题:点子图
师:同学们做题非常细心!(出示题目2)那么这道题目呢?在练习纸上动手试一试!
交流:这4个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利用公式比较图形面积)
第一位学生(投影作业纸):利用面积公式,计算出4个图形的面积,从而比较出它们的关系;(长方形面积与长方形面积相等;三角形面积与梯形面积相等;它们是2倍关系)(给予肯定)
(利用等底等高关系比较图形面积)
师:有没有同学不需要计算也能比较图形之间的关系?
剩余学生:紧紧抓住底和高的关系:
第一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面积相等;
第二组:三角形和梯形等底等高,面积相等;
第三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梯形等底等高,面积则是2倍关系。
(若在交流过程中,学生指出将平行四边形切拼、两个三角形或梯形组合,引导学生说到图形之间关系为等底等高)
(探究等底等面积、等高等面积情况)
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巧妙。利用等底等高也能快速比较出图形的面积关系
师:(点子图中着重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我们继续深入研究,(指1生读题)
如果现在我想要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相同,又不改变三角形底的长度,你觉得三角形的高要变成多少呢?(指1生)或在不改变三角形高的长度,三角形的底要变成多少呢?(指1生)
师:谁来小结一下,刚刚我们通过哪些方法来研究图形之间的面积关系?
指出:除了利用公式计算出面积,还可以巧妙的利用图形底、高、面积之间的关系,快速得到答案。
(2)“练习与应用”第3题:画面积相等的图形
师:这些多边形,我们算了算、比了比,现在一起来画一画吧!
出示格子图中的长方形,
师:我们先来观察格子图中的长方形,你了解到什么?(长、宽、面积)
提问:你会画一个和它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吗?动手画一画。
学生交流讨论。(每个层次尽量找多组不同)
(第一层次:利用公式推出底和高乘积)
师:(展示多组)先来快速判断这些同学画的对不对?
师:这些平行四边形形状各不相同,为什么都和长方形面积相等呢?
引导学生回答,利用面积公式,画出的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乘积是15,即正确。
师:快通过计算的方法,快速检查一下自己画的是否正确。
(第二层次:利用等底等高的关系)
(最好找到一位同学,画了多个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请他上台交流)
师:樊老师还找到了一位同学,请他来交流交流如何画的。
指出:只要画出来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等底等高,面积就相等。
师:哦!原来画图形,不光可以根据面积公式推出底和高的乘积;还可以利用一些特殊的关系,快速画出图形!
师:那三角形和梯形你能试着画一画吗?
【三角形】
(第一层次:利用公式推出底和高乘积)
师:咱们先来看三角形,如果利用公式推导,三角形底和高乘积得是多少?
生:学生说出底和高乘积必须是30;
(第二层次:利用等底等面积、等高等面积的关系)
师:又有谁是通过特殊关系画出来的?
生:等底等面积:三角形高是2倍;等高等面积:三角形底是2倍。
【梯形】(参照三角形,快速交流,不投影)
师:梯形也可以参照这样的两种方法。
师:同桌相互检查一下画的图形是否正确。
3、巩固练习:解决实际问题
(1)“练习与应用”第4题
师:在我们生活中,其实有很多和面积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第四题,让学生独立读题、解答)
投影学生作品,交流两种做法:(注意单位换算)
第一种:先计算出一面小旗的面积,再乘10;
第二种:将两面直角三角形小旗拼成一个长方形,此时10面小旗就转化成了5个长方形,题目所求就变成5个长20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面积。
点评第二种:这个同学特别善于发现,运用转化的思想也能解决这个实际问题。
师:大家快速检查一下完成的是否正确。
(2)“练习与应用”第5题
师:谁来读题?有困难吗?在练习纸上尝试完成
(选取错误同学答案:未×1投影)
重点交流:“每平方米需用油1千克”需要乘1
4、 发散性练习:利用多种思路求面积:
师: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们再来看一个图形,这个图形看起来可有点复杂,你们有办法求出它的面积吗?
选取三位学生作业纸,投影交流三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数方格;(若无学生用此方法,老师快速点一下)
若有学生,点评:数出来了吗?有没有同学用别的方法来检验一下他数的对不对?
第二种方法:(上台交流)利用分割法,将这个复杂图形转化成了几个简单图形面积之和;
第三种方法:转化(请这位同学上台交流)运用两次等底等高的关系,将图形转化成三角形。
第三种方法可适当引导学生:老师展示:转化下面这个小三角形,利用了等底等高关系,并没有改变面积,师:接下来,你还会用这样的方法继续将这个图形变一变吗?
比较:比较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的结果,你有什么想法?
指出:数学真神奇!看起来形状不同的图形,其实也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只要你在学习中用心体会,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四、总结、作业
1.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整理与练习,你对本单元的知识、方法又有了哪些新的收获和体会?
2.课后思考
师:我们把目光再次聚焦在黑板,在利用转化思想推导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时,我们用了两个完全一样的图形,那一个图形可以吗?(出示问题,指生读题)这是留给大家课后完成的思维冲浪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相互交流交流,好吗?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