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宜兴市徐舍小学 张潇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体验学习毫米、分米的必要性,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正确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动手能力、类推能力,帮助他们进一步积累认识长度单位的基本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在测量活动中体验1毫米、1分米的实际长度,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5角硬币、固体胶、卡片、剪刀、吸管、信封、米尺、直尺等。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激疑导入
1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
并用手势比划1米和1厘米。
2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单位
(1)单人床的宽度大约是1( )
(2)食指的宽大约是1( )
(3)六个月大婴儿的脚长大约是1( )
前两题,学生很容易口答出结果,第三题出现问题。
引导:在生活中,仅仅有米和厘米是不够的,还要有一些其他的长度单位。
揭示课题:分米的认识。
一、 认识分米
1、自学课本
学生轻声自由阅读课本。
交流反馈:明确10厘米就是1分米,1分米就是10厘米。我们也可以用dm表示。
2、建立概念
1)画1分米
学生独立画一条1分米的线段,并交流画法
小结:不管是刻度几开始,我们只要画出10厘米,就是1分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
2)比划1分米
对照着画的线段,拿出我们的大拇指和食指,比划一下。
观察自己比划的1分米,记在脑子里,闭上眼睛想一想。
3)找1分米
在拆料筐中,找出长度是1分米的物品?
4)剪1分米
出示要求,先估一估找到吸管上1分米的位置,并尝试剪出1分米
5)估几分米
估一估,课桌的短边的长大约是几分米?那长边呢?并验证。
出示米尺
提问:我已经已经知道1米里面有100厘米,那么1米里面有多少分米呢?
学生交流后,板书:1米=10分米。
小结: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知道了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填空。
4巩固引新
填入合适的单位:
1)教室的门的高度大约是2( )
2)一根黄瓜的长大约是2( )
3)一块橡皮的宽大约是2( )
4)一本练习本的厚大约2( )
第四个问题出现疑问,引出需要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二、 认识毫米
1初识1毫米
提问:关于毫米你有哪些认识?
教师示范找1毫米。并指出用字母mm表示。
找一找:1厘米里面有几个1毫米?
明确:1厘米=10毫米
2再识1毫米
1)找1毫米
学生在材料筐中找到1毫米,并上台展示。
教师示范体验1毫米: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捏住厚度为1毫米卡片,再像这样轻轻抽出。这时,这个手指之间的间隙大约是1毫米。仔细观察1毫米有多长,把这个长度记在脑子里。
谈话:把卡片插回去,再看一看,正好捏住了吗?
接下来,再从数学书中数出10张纸,捏捏10张纸的厚度。
谈话: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再用手指比划出来。你现在觉得1毫米怎么样?
提问: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长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小结:同学们都选择了一些相对较小的物体,这说明在测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三、 归纳整理
提问: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提问:给已经认识了四个长度单位排一排序,从大到小应该怎样排列? 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小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这几个长度单位,相邻两个之间的进率都是10。
四、 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看题说一说橡皮的长度。(回形针)
2完后“想想做做”第二题
独立完成,交流测量的方法和结果。
3完成改错
五、 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
还有比米大或比毫米小的长度单位吗?请小朋友利用今天学习的经验课后研究,并把你的发现与同学们交流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