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读一本“无用”的书了,总是在手机的快餐文学和教育杂志的鸡肋文字中徘徊。从书架上找出这本书源于它的标题: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一下子攫住了我的心。可见书籍和论文取一个好的题目是多么重要,否则在书海的大浪中只能成为沙子。
打开书首先了解一下作者的相关信息:塔拉·韦斯特弗,美国作家、历史学家,1986年出生于美国爱达荷州的山区。17岁之前从未上过学。通过自学考取杨百翰大学,随后获得盖茨剑桥奖学金,曾赴哈佛大学访学,最后获得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我很少读年轻作家的书,总觉得没有经过时间检验的书不一定值得读。短短几行字的介绍,一下子让人看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女孩,将给读者讲述一个与众不同的故事。《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应该是一个关于求学、逆袭、从底层走向成功的关于实现美国梦的励志故事吧?读完后发现,正如作者自己所说,不希望自己成为励志故事的主人公,书中只在少量篇幅中提到她为了奖学金、为了不在同学面前显得愚昧无知而刻苦读书,更多地描写的是一个普通女孩逃离原生家庭影响,努力成为积极自由者的故事。积极自由的概念是由英国哲学家、观念史学家和政治理论家以赛亚·伯林提出的,积极自由就是自制,由自我掌控的自我统治,拥有积极自由就是控制自己的思想,从非理性的恐惧和信仰中解放出来,从上瘾、迷信和所有其他形式的自我强迫中解脱出来。
塔拉的父亲是一个偏执的摩门教徒,他控制自己的妻子、儿子、女儿的意志,让他们服从于他,他认为政府要迫害他而大量存储物资,认为女人只该呆在厨房,认为学校是给人洗脑的地方,认为医生都是骗子……他所认为正确的就通过长篇累牍的说教、暴怒,甚至不惜与子女断绝关系来迫使家人认可他的观念。他们家的孩子都不上学,从不去医院,不看电视,女孩不能穿紧身衣服不能化妆……他们家的孩子只有做父权、夫权的拥护者,才能得到父母的认可。最终,塔拉在其中一位哥哥的帮助下,通过读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但直到读到博士也始终没有在心理上摆脱父亲对她的影响,最后通过多次与心理医生的交流,在三位同样成为博士的哥哥们的帮助下,才逐渐成为“自由之人”。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强大的,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而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来治愈。而家庭是怎么样的,取决于父母的价值观。大多数父母都会把自己认为正确的强加于孩子或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小到生活中的一个习惯,大到未来的职业方向、配偶标准等。书中的父亲整天让孩子干活,从不要求孩子读书,有三个孩子成为父亲眼中的叛徒,偏偏走上了求学之路,而且是发自内心的想读书,最终读到了博士。看现在的家庭,父母不让孩子干活,整天要求孩子去读书,向孩子灌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将读书与未来的赚钱能力挂钩,很多孩子却不乐意读书,时时想着逃离。世事总不能如愿,也意味着你总不能随自己心意去要求别人包括自己的孩子去做他不认可的事。我们要培养的不是听话懂事,却没有自己想法的孩子,我们更要培养的是拥有梦想,永往直前的自由的人。只有思想积极自由的人才能不唯权威、不唯传统、不惧压力、勇于创新。
积极自由的人是能控制自己行为和思想的人,包括不在不良嗜好中沉迷。现在,手机成了权威之外另一个控制人思想的工具,很多孩子不是被父母、被老师洗脑,而是被手机洗脑,一个接一个让你着迷的短视频是你想看的,也是平台经过大数据测算想让你看的,你看到的不断与你想看的吻合,不断印证着思考的东西,也不断强化你认为正确的东西。所以有人会在网上受骗,有人会偏执地相信一些子虚乌有的故事……自控能力就是一个积极自由人的标志吧!
塔拉是不幸的,有偏执的父亲,唯父亲马首是瞻的母亲,有暴力的哥哥,软弱的姐姐;但塔拉又是幸运的,她遇到了热心帮助她的导师,愿意倾听的同学,出色的心理医生,包容她的男朋友……但最终能真正帮助她,使她摆脱往日阴影,正视自己的过去,成为积极自由人的只有她自己。作者是学历史的,教授曾问过所有学生一个问题:“历史是由谁书写的?”可能我们会回答:是由历史学家书写的,或者是由当权者书写的,而真正的答案是:历史是由我们自己书写的。我们想过怎样的生活,想为什么而奋斗,想与什么人交往……这都应该是不受协迫下的自由选择,而事实是,我们都处在许多有形或无形的压力下,处在看不见的牢笼中。这也是本书的意义和畅销的原因。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本身就是一句励志的话,也是一件让人向往的事。孩子,解开所有的桎梏,将来你可以从医、可以从教、可以画画、可以唱歌、可以继续读书、也可以工作……发现你心中的大山,做一只自由的鸟,尽情地飞向那座大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