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还在师范学习时,从众多教育家那里习得“教育就是爱”,对学生充满爱,才是教育的第一步。从教十几年来,每每遇到调皮、顽劣、愚笨的孩子就一点点打击着我曾有的想法;当在课堂上遭遇学生的吵闹、不安定时,再一次打击着对学生要和霭的想法。学生是蜡烛,不擦不亮。这是从许多训生有素的老教师那里听来的,言下之意,就是要让学生惧怕你,只有让学生怕你,才能维护本该有的师道尊严,才能顺利地上课,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绩。“让学生怕”,是教师站到讲台上的首要做的。直到现在我还在“让学生怕”和“让学生爱”中左右徘徊,“让学生怕”和“让学生爱”能两全吗?总觉得不能,做老师的人人向往“让学生爱”,因爱而听从你的教导。要让学生爱你,就要坚决杜绝让学生怕你,这样的课堂是否会重现乱糟糟的境地?让我们走进第56号教室:这里让我惊讶的不是优美的教室文化,不是卓越的教学成绩,而是第56号教室缺乏的——害怕。雷夫老师告诫我们: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事实上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作教育的捷径。
以信任取代恐惧
开学第一天,我们更多的老师做的是如何给学生一个下马威,而雷夫老师给学生的是“信任”。对每一个成人来说,信任的极大作用都会有所体会,领导的信任往往会让我们在工作上创造出更大的成绩;亲人的信任会让我们把爱看成最温暖的港湾;朋友的信任会让我们“上刀山、下火海而在所不迟”,总之,信任会创造奇迹。既然对我们来说,信任是如此重要,那对学生来说亦是如此。但我们老师总吝啬自己的信任,而不愿意给学生一次机会。从小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诚信是一块金子,破裂的信任是无法修补的,当你违反某些约定时,你就撕破了老师对你的信任。以信任取代恐惧,既是对学生人格培养,也是让学生对自己的事情(包括学生)负责的开始。
做孩子可靠的肩膀
孩子对老师的信任是建立的老师的诚信基础上的,一个对学生轻易承诺又做不到的老师永远得不到学生的信任,也无法用信任来获取学生的爱。那种“随时为孩子们挺起可靠的肩膀,让他们自己把信任放在我们的肩上。”老话——身教重于言教。
纪律必须合乎逻辑
与学生建立信任并非不要惩罚,但惩罚必须与罪行相称。雷夫老师认为“对不当行为最严厉的惩罚就是不准参加发生不当行为时所进行的活动。”这其实是对老师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只有当你的课堂生动有趣,学生踊跃想参与时,这一惩罚才能有效。想起自己的课堂,总有些学生不专心听讲,神游课外,我只是一味的批评学生,应该好好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是否让学生愿意参与了,总是老一套的形式与学生见面,总是一贯的课堂语气,总是一样的教学方式,对怪学生会走神了。而我却用自己的威严来逼迫学生听,这种听讲,实际已是对学生的“惩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