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作业”之深度学习
——读钟启泉《深度学习》有感
假期里,我仔细研读了《深度学习:钟启泉》这本书,对深度学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本书是对深度学习理论层面的系统思考,将理论研究与实践案例结合起来,为“课堂转型”带来连绵不绝的动力。尤其在深度学习领域下的课外作业这章让处在一线教师的我们眼前一亮!
一、课外作业需要转型
传统的“课外作业”毁灭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教学制度的一个毒瘤,所以,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课外作业”的概念,改造“课外作业”的系统,使之成为每一个学生发现学习价值、发挥自己才智的新机遇。
策略之一,明晰学习责任的承担。单纯地布置作业并不能达成这些目标,以为只要是布置了作业就能让学生带来戏剧性的责任感,是不现实的。这种取向只能模糊、混淆学习的目的。具体地说,怎样记住提交作业的日程,如何有效地管理时间,如何负责任地完成自己该做的事情。同时,需要让学生掌握如下的技能:1.制订学习计划,尽可能地管理好时间。2.以有效地形成学习习惯作为目标。3.通过明确班级中的角色分工(比如,分别负责资料管理、资料分配、监督、记录、告示、代理等),各自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特别是褒奖负责任的行为。
策略之二,构筑促进深度学习的建设性关系。构筑师生之间的信赖关系为发现每一个学生提供了一个契机,也有助于他们发觉自己所擅长的学习方式,提升学习动机。这是因为:1教师真诚地面对每一个学生的行为,比之话语更有说服力。教师在课堂中和颜悦色,不仅是发出对学生而言是最重要的存在的信息,而且从学生的脸色与神态也可以了解他们的精神状态。2.有助于发现学生的细微之处并做出反应。哪怕是一个微小的变化,一旦被谁发现了,人人兴高采烈。对于难以进入集体的学生也是同样--“这是新鞋?”“头发剪了?”“昨天生日的蛋糕如何?”--之类的话语,体现了教师不仅关注课业的问题,而且也关注每一个学生拥有的兴趣。3.调动“相互理解”的能动性。4反.复激励成长的动机。教师做出的反馈应当有助于激励学生提升自我成长的“自信”。
二、拓展课外作业的学习的疆界
(一)借助数字媒体的力量,规范使用数字媒体。刚刚研修所听的一节《度量衡的故事》就是老师带着学生了解度量衡的历史,学生利用多媒体搜索需要的信息和知识。
(二)因应学生需求,设计不同类型作业,可以是提升流畅性的作业、螺旋形反思的作业、应用型作业、拓展性作业等等,比如我们数学在教授千克和克的重量单位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去超市寻找1千克的物品,哪些物品用千克或者克做单位;你有多少千克,你的体重标准码?怎么判断;秤是怎么发展的等等。
(三)课外作业更要鼓励学生游戏与运动,对于今日为应试疲于奔命的学生而言,游戏与运动也是一种解毒剂与预防药。教师与家长鼓励游戏与运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可以做出一系列的挑战:1.抛弃工作单--这是容易做到的。从运用信息技术开始,替代有数十道题目的工作单和经习册,让学生自己提出探究的课题,比如,上网检索,利用社交媒体同朋友聊天;倘若有不习惯于ICT 的学生,那就给他们提供20个题目的工作单。学生通过自问自答,可以兴致勃勃地展开学习,这是学生游戏的时候司空见惯的现象。控制出题量--给学生出怎样的习题,需要花费多少时间,这些题目是否全都需要,需要全面考量,尽可能少而精。这样,就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在放学之后从事更多的游戏与运动。保障特定的时间,把学习与游戏、运动链接起来,学生就可以从中学到更多的东西。
(四)刺激学生的好奇心的作业才会让学生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可以采取“协同学习”的方式刺激好奇心,让每一个学生围绕探究的课题做出选择,把每一个人的学习同意义的建构链接起来这样就能把学生分散的信息链接成一个整体的学习。通过单元教学,反思自己的探究活动。教会学生元认知的方法将有助于每一个学生面对人生中形形色色的事件,实现学习的“可视化”。
(五)丰富学生的学习机会,让他们自主的选择作业的内容与方法。讨论深度学习的特征。听取学生对家庭作业的思考,可以思考更有效的课题。教会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重要的是学生率先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样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思考做出即时反馈。.接受不同的意见。
三、健全课外作业的环境
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合作者,让学生自身负责评价和记录自己的学习,通过反思促进成长,设定更好的目标,学会对自己的成长负责任!
总之,“课外作业”也需要变革,当把“课外作业”深度学习之后,会为每一个学生开拓更广阔、更自由的学习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