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
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思望.”"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也强调了教育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当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践行陶行知先生这一思想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将学生熟悉的蕴含着数学知知识的生活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一、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1新课导入生活化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有了学习的欲望,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现。因此,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往往来自于充满新奇的生活问题情境。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充分联系身边的景和物,人与事,将学生带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处于熟悉的生活原型中,可以讲学生的兴趣一下子点燃,从某一个角度引导学生将旧知与新知相结合,积极尝试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如教学“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时,我跷跷板的情境导入开始教学。师:“同学们,你们玩过跷跷板的游戏吗?”随机课件演示:两只松鼠在欢快的音乐中玩着跷跷板,这时候突然来了一只大灰熊占了其中的一边,这时候跷跷板就不动了。师:“今天,我们就看能否能从类似于跷跷板的天平中发现什么?”利用生活化的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由生活引出课题,让学生初步感悟数学源于生活。教学中,把孩子感兴趣并且与课堂教学密切联系的生活素材引入课堂,可以让学生感悟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从而在无形中增进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2书本例题生活化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小学生已有的认知规律和已经掌握的生活常识,优化课堂教学。特别是在例题的教授的过程,要适当注意将例题生活化,让学生在已有的经验上学习就更加简单易学了。如教学《单式折现统计图》时,首先出示主题图。师: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几乎家家室内的地面上都铺上了地砖,铺上地砖以后显得非常整洁和美观。王叔叔家的贮帮帮他吗?我们来看看他的要求。(师放课件)你能藏室也要铺地砖了,可选择什么样的地砖让他挺伤脑筋的,你能设师:再仔细看看,王叔叔对于地砖有什么要求?(当学生提到一些重点要求,例如整块、整分米数时,教师利用课件使这些重点要求下面出现下划线)2.提出问题。师:整分米数是什么意思?整块呢?(学生回答。如果学生解释不清教师可以稍作引导)师:在铺地砖时,有时剩余的部分放不下块地砖,我们就要把地砖进行切割,那么这样做符合王叔叔的要求吗?要师:王叔叔家贮藏室的地面是长18分米、宽12分米的长方形,要用边长是整分米数的整块正方形地砖把它铺满,现在提供的地砖有边长6分米和4分米两种,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呢?(生回答)亲切感的生活原型中,将学生的思维带回到探索一个数的公因数中去,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学实践表明,用学生熟悉的内容进行辅助教学,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而且这样的课堂更加活泼生动,学生也乐于接受。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也大大的提高了。
3教学内容生活化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教材的延伸,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以教材为本,忽视学习主体”的老观念,应该要充分结合小学生应有的生活阅历,灵活使用教材。例如在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教师利用就近资源,本班生中男、女生人数的关系设计教学,我校五年级有男生22人.女生20人,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男生人数是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等等?”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时,让学生感到生活中有原汁原味的素材,有助学生构成数学思维。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教学策略生活化
从教学方法看,要坚持启发式教学,而创设问题情景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弓导他们自己发现和掌握有关规律。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所提出的问题题不论是实际问题还是理论问题,都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并编拟成科学的探究程序,使学生能形成一条清晣的思路。为发据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敢于质疑,自觉地进行求异思维训练。另外,要特别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自我发展。从教学手段看,要重视观察和实验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他们严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习惯。在图形的教学过程中,让他们发现原来图形都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教室里,就在我们的校园里。
5拓展练习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层层深入,这种种理念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也渗透到了每节课的练习中。练习是教师掌握教学情况,进行反馈调节的重要措施。如何让数学练习散发出新课程的气息,是新理念下教师们所应该共同思考的问题。每教学一个知识点,可以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解释下:我们住的房子的屋顶为何要架成三角形的?木工师傅帮同学修理课桌为何要在桌脚对角处钉上一根斜木条?又如教<br>学平行四边形后请学生说明:为什么拉栅门要做成平行四边形的网格状而不做成三角形?通过解释一些生活现象,使学学生更深切地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另外,要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统计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学生搜集了自家几个月用水的情况,通过收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得出了自家用水是否合理的判断,并做出今后用水情况的决策。既渗透了环保知识的人文性教育,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练习的生活化可以使学生更具有一双慧眼,更好的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