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整理复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4页“整理与反思”,完成第94-95页“练习与实践”第1-7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有关的知识,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容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以及相邻的进率;理解和掌握常见的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有关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计算。
2. 使学生在整理相关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推理的能力,增强空间观念。
3. 使学生在整理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立体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学习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出示动画演示
提问:你有什么体会?
明确:点、线、面、体是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要素。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整理复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看看会不会有新的收获?。
二、探究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1.出示课前学生整理的数学小报(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提问:我们一起来看这几位同学的。他们是用什么方法整理了什么内容?
生1:用文字和画图的方式整理了表面积和体积的意义、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生2:列表整理,用字母表示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生3: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了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的意义、计算方法。
提问:同学们,这些方法你比较欣赏哪一种?
过渡:同学们用不同的方式对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进行了整理,很多同学比较喜欢表格的方式,老师也借助表格进行了整理。
2.回顾表面积相关知识点。
(1)什么是立体图形表面积?能具体说一说吗?
(2)这些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分别可以怎样计算?
学生汇报。
过渡:在数学的学习中,仅是把零散的知识点聚在一起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深入思考,找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零散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网。
它们的表面积之间有什么相通的地方呢?
3.创造立体图形,感受联系。
①现在,请同学们用一张长方形纸来创造一个立体图形。
友情提醒:(1)折一折:(2)卷一卷:(3)转一转:
②观察这些立体图形的侧面和长方形纸,你有什么发现?
明确: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③回过来,结合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你能发现发现这些立体图形表面积的计算的相同之处吗?
三、探究立体图形的体积
过渡: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建立起了联系。接下来,想不想继续探寻他们体积间的联系呢?
1.回顾概念
(1)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什么又叫做容器的容器呢?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计量液体的容积通常用哪两个单位?
(3)分别说一说它们的体积如何计算呢?
(4)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公式都可以写成?
2.小组合作探究:这些立体图形的体积分别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1)为什么长方体的体积可以用“长×宽×高”来计算呢?
(2)根据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是如何探究的?
(3)圆柱、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
学生讨论后交流以上三个问题。
补充讨论:观察体积的计量方法和面积、长度的计量方法,你有什么发现?
3.想一想:在下面4个立体图形中,哪一个体积的计算是推导出其他图形体积公式的基础?你能尝试摆一摆吗?
明确:在立体图形体积公式推导过程中,我们运用了转化思想,把新知转化为已经学过的知识加以解决,这是学习数学的好方法。整理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努力弄清知识间的来龙去脉,有助于对知识的温故知新,融贯汇通。
四、练习与整理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几组练习。
(1)先看第一组练习,完成你们的学习单上。
指出:选填单位这类题,先是要要定单位类型,然后再定单位大小。
(2)再看第二组练习。
提问:单位改写要注意什么?
(3)第三组练习是计算下面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4)最后我们来看一则数学日记,听一听乐乐小朋友在学完这一课之后的感想。你会帮乐乐解决这几个问题吗?
指出:乐乐日记的最后提到了数学源于生活,学以致用的乐趣。相信同学们也有所体会!
经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对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有了更为系统深刻的认识,相信你们的数学小报上又能加上不少内容呢!请课后加以完善。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整理复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4页“整理与反思”,完成第94-95页“练习与实践”第1-7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有关的知识,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容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以及相邻的进率;理解和掌握常见的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有关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计算。
2. 使学生在整理相关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推理的能力,增强空间观念。
3. 使学生在整理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立体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学习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出示动画演示
提问:你有什么体会?
明确:点、线、面、体是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要素。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整理复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看看会不会有新的收获?。
二、探究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1.出示课前学生整理的数学小报(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提问:我们一起来看这几位同学的。他们是用什么方法整理了什么内容?
生1:用文字和画图的方式整理了表面积和体积的意义、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生2:列表整理,用字母表示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生3: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了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的意义、计算方法。
提问:同学们,这些方法你比较欣赏哪一种?
过渡:同学们用不同的方式对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进行了整理,很多同学比较喜欢表格的方式,老师也借助表格进行了整理。
2.回顾表面积相关知识点。
(1)什么是立体图形表面积?能具体说一说吗?
(2)这些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分别可以怎样计算?
学生汇报。
过渡:在数学的学习中,仅是把零散的知识点聚在一起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深入思考,找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零散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网。
它们的表面积之间有什么相通的地方呢?
3.创造立体图形,感受联系。
①现在,请同学们用一张长方形纸来创造一个立体图形。
友情提醒:(1)折一折:(2)卷一卷:(3)转一转:
②观察这些立体图形的侧面和长方形纸,你有什么发现?
明确: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③回过来,结合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你能发现发现这些立体图形表面积的计算的相同之处吗?
三、探究立体图形的体积
过渡: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建立起了联系。接下来,想不想继续探寻他们体积间的联系呢?
1.回顾概念
(1)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什么又叫做容器的容器呢?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计量液体的容积通常用哪两个单位?
(3)分别说一说它们的体积如何计算呢?
(4)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公式都可以写成?
2.小组合作探究:这些立体图形的体积分别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1)为什么长方体的体积可以用“长×宽×高”来计算呢?
(2)根据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是如何探究的?
(3)圆柱、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
学生讨论后交流以上三个问题。
补充讨论:观察体积的计量方法和面积、长度的计量方法,你有什么发现?
3.想一想:在下面4个立体图形中,哪一个体积的计算是推导出其他图形体积公式的基础?你能尝试摆一摆吗?
明确:在立体图形体积公式推导过程中,我们运用了转化思想,把新知转化为已经学过的知识加以解决,这是学习数学的好方法。整理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努力弄清知识间的来龙去脉,有助于对知识的温故知新,融贯汇通。
四、练习与整理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几组练习。
(1)先看第一组练习,完成你们的学习单上。
指出:选填单位这类题,先是要要定单位类型,然后再定单位大小。
(2)再看第二组练习。
提问:单位改写要注意什么?
(3)第三组练习是计算下面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4)最后我们来看一则数学日记,听一听乐乐小朋友在学完这一课之后的感想。你会帮乐乐解决这几个问题吗?
指出:乐乐日记的最后提到了数学源于生活,学以致用的乐趣。相信同学们也有所体会!
经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对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有了更为系统深刻的认识,相信你们的数学小报上又能加上不少内容呢!请课后加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