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单革命》一书由美国医生阿图·葛文德所著,王佳艺翻译。本书的副标题:如何持续、正确、安全地把事情做好。这个副标题也指出了“清单革命”的意义和目的。开篇就说:清单革命,不是一场写在纸上的革命,而是一场印在心上的革命。利用清单来“持续、正确、安全地把事情做好”不是教你怎么做出一份清单,而是传递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做事的理念。
作者本人是美国霍普金斯医学院的医生,他用了医学上大量的例子来说明清单的在预防医疗事故上的重要作用,又举了大量的航空业、建筑行业、风险投资业等行业中的例子,来说明清单的广泛用途,不仅可以预防错误的发生,还可以统筹工程的进度,更优地选择投资对象……虽然没有举到教育上一些例子,但在阅读中感觉将清单运用于教学也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关于清单的使用我是有切身体会的。早在学生时代,还不知道清单是怎么回事时,我就开始用清单来规划自己的学习了。我有一个学习计划本,每天第一件事就是罗列一下今天要复习或学习的内容,然后对照清单一项一项完成,当每天看到自己列的学习清单都被勾了,我就能安心睡觉了。这个习惯也一直保持到工作后,尤其是担任行政职务后,工作变得忙碌又琐碎,觉得大脑没有空间能记下那么多事,工作清单能让我有条不紊地完成看似非常多的事。除了每日工作清单,我还会列阶段性清单。2019年暑假,我列的清单中包括:两项课题结题材料、10节微课、三篇论文、学校计划总结、每日读书等二十多项,两个月后这些计划竟都完成了,我想清单功不可没。
在承担重要任务时,我也会用上清单。主要是罗列活动中所能想到的一切注意点,包括人员的安排、时间节点、场地布置、后续跟进等相关事宜。这时的清单可以确保活动顺利开展,不会因为小问题的忽视而造成不必要的遗憾。
今天读了《清单革命》一书,觉得清单的作用还不仅仅是制定计划和罗列重点,在教育教学中还会有更多的用武之地。例如疫情防控期间,学校面对突发疫情时该如何处置?虽然各个学校都会进行演练,但如何保证每个老师都将程序牢记心中,此时有一份详尽的操作清单人手一份,就能保证每个人能按程序规范操作,避免不必要的扩散。又如,校园安全事故也是时有发生,如果有一份各类安全事故的处置清单,老师们遇事就会不慌乱,对照清单逐一进行,也可避免许多家校矛盾。
回到课堂教学中,是否可以给刚入职的年轻老师一份备课清单,让他们能非常明确地知道备课的每个步骤,并严格按照步骤研读教材、研读学生、设计流程,并有相应的检测标准去衡量是否符合要求,以便让年轻老师能快速适应岗位。
我正在研究的课题《以评价促进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实践研究》也可以用上清单,用清单来规划研究进度,用清单来罗列研究内容,用清单来设计评判标准,用清单来检查是否真正促进了深度学习……
清单真的可以成为一种做事的思维习惯,来提高做事的效率、正确率和持续性。但正如作者提到,很多人意识到清单的作用,但在工作中愿意主动用清单来帮助做事的还是极少数人。很多时候,有了清单我们也不一定照着执行。人总是不想自己被一些条条框框束缚,更欣赏果断、创新,更相信自己的经验和直觉。而用清单制定的计划也会因为每天执行得不坚定而一天天拖延,清单也成了毫无用处的一张纸而已。
任何好的思维方法也好、习惯也罢,唯有执行,才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