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吴文娟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吴文娟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樊云璐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范思思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何锦婷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彬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淼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吕颖

    环科园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孙芸

    荆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田梦婷

    丁山第二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琳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谢燕华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潇

    徐舍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热点交流

让读书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作者:吴文娟  日期: 2022-07-24  点击:

读完了厚厚的《给教师的建议》,给我印象最深的,充斥全文的就是书,读书是巴甫雷什中学的风景,读书是苏氏的支柱,后来看《第56号教室的奇迹》全文也离不开书。无论多么高明的教学手段,也代替不了书对学生的影响,是读书成就了卓越的学生,也是读书成就了卓越的教师。当读书成为幸福生活的一部分,教育生活也将变得丰富多彩。看了这两本书,也更坚定了我“每天要不间断地读书”的决心,但自以为离这样的境界还太远。今天我也想借此机会与大家说说读书的困惑,互相勉励,在读书的路上越走越远。

一、没有时间

一天24小时,谁也不会多,我们很多教师还要在家庭、孩子身上花费许多时间,还要保证足够的睡眠,真正属于我们的读书时间真是少得可怜。劳累了一天,看几分钟电视或上一会儿网,个把小时就过去了,我也曾这样在肥皂剧上浪费了许多时间,看到引人入胜处,几分钟空闲也不放过。如果我们看书也能这样分秒必争——如一名人所说:时间就像海绵,挤挤就会有的,那我们还有什么书看不完呢?记得在乡下支教那年,教两个班数学,爱上了林语堂的小说,厚厚的两大本,抽空看几页,好像也没费多少时间就看完了。每天在学校里,花在批改作业、补差、备课、理解教材上的时间相当多,挤走了许多看书的时间。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一位老师,用十五分钟备课,上了一堂全区轰动的课。他的秘诀就是读书,正是因为他几十年不间断读书,读了许多与教材有关的涉及更广的书,这些书扩充了他的知识背景,使他对教材的理解达到驾轻就熟的程度,才会用十五分钟备好一堂课。可以说读的书越多,用于思考的时间越多,对教学的理解越深,那真正花费在研读教材、辅导学生、订正作业上的时间就会越少。看来,读书与工作并不矛盾,读书是提高工作效率的第一秘诀。不过,要真正产生这样的效果,还和读什么书,怎样读书有关。

二、读什么书

作为数学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我一直认为要多读一些教育杂志,自己从读教育杂志上也尝到了甜头,比如,学到了别人先进的经验,有几篇文章模仿着写也居然发表了。但看一些大师的课堂教学,常常被课中浸润的数学文化所感染、为大师对教学内容更深刻的把握所折服,也常被大师文章中耳目一新的观点所吸引,而感叹自己认识的浅薄。这都是因为所读的专业发展方面的书太狭隘、层次太低的缘故。《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看到苏氏教学小学数学的几年时间里,把所有小学、初中、高中教科书上所有数学题全部做了一遍,还做了大量课外练习,才明白苏氏何以会成为世界著名的教育家的原因。我们普通数学教师也不指望成为如此重量级的大师,但教育学生的重任也时时提醒自己提高专业素养是至为重要的。我刚刚看到《中小学数学》杂志一篇《数学教师专业发展不要缺失“数学味”》的文章,其中提到数学教师该读的书,我觉得非常有道理。1、学习更深的数学知识,经常进行思维训练,谨防思维“童化”。我们一般是中师毕业,高中大专所学数学知识也早忘了。特别到六年级时,有些老师解题的能力还不如一些优秀学生,对教材中出现的一些新的概念,往往自己还没弄清其中的原理。我也认识到了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现在我又重拾初高中课本,每天做几题,打算花几年时间好好把初中、高中甚至大专的数学课程再学一遍,也许这要花费很多时间,但这样的学习不是为了拿文凭,而是凭一个数学教师的良心,凭自己对数学的兴趣、热爱。只有教师热爱自己的学科,才能让学生热爱你的学科。2、了解数学史,浸润在数学文化中。我们不仅要阅读枯燥的专业书籍,还要了解深远的数学发展史,还要用一颗童心去阅读数学故事、数学童话,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我们课堂的深度与厚度、趣味和魅力。有一套数学家写给少年儿童的科普读物,适合一年级到高中学生阅读,也适合我们教师阅读,如果我们能真正将这套书啃下来,相信我们的课堂会更加生动活泼、我们的学生会更喜欢这样富有童趣而思维深刻的老师。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苏氏也很推崇科普书,这是为学生打开这门学科的另一扇窗。除了刚才提到的一些专业书,心理学和哲学也很重要。读心理学书籍大家都能理解,但哲学,起初我也很排斥,觉得非常深奥,像我们这些没上过大学的人也根本读不懂。但我们也深知哲学是统领一切科学的基础,用哲学的眼光来看待教育,我们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我们可以从一些哲学的基础读本开始:如《中国哲学简史》、《论语今读》、《苏菲的世界》等,读心理学和哲学有如给我们教师插上一对飞翔的翅膀,让我们在教育的天空自由翱翔。

三、怎样读书

我从一个研究中看到:一个人终其一生,最多只能看两千本书,可见浩浩书海,我们根本无法穷尽。虽然一切好书开卷有益,但益处的份量却和我们怎样读书有关。有些书我们可以以摘录重点为主,有些可以在读时直接批注,有些重要的书还需要反复咀嚼写下心得。写读书笔记是我们从所读的书中很好地吸收营养的重要途径,而且写读书笔记必须将读书的所思所想落实成文字,这就需要更深入地思考。中师二年级时,班主任老师引导我们看书、写读书笔记。虽然我写得很肤浅,可能完全没有体会原著的精神,但我写了就加入了我的思想,这才是看书最重要的收获。工作以后,虽然也看了一些书,但常常以摘录为主,完成业务笔记,感觉看了,收获却不大。去年,我对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力争看的重要的书要写读书笔记,目前为止,我看完了《给教师的建议》、《第56号教室的奇迹》、《爱弥儿》等书,并写了十几万字的读书笔记,以摘录、心得为主,特别注意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作比较和反思。感觉这样看书,比以前走马灯似的看收获多了很多。

坚持读书,还需要一群兴趣一致、志向相同的人相互勉励,“一人行速,众人行远”,希望名师工作室的平台同时也是一个读书分享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