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吴文娟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吴文娟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樊云璐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范思思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何锦婷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彬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淼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吕颖

    环科园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孙芸

    荆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田梦婷

    丁山第二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琳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谢燕华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潇

    徐舍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成果分享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作者:田梦婷  日期: 2023-10-26  点击: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宜兴市丁山第二实验小学 田梦婷

摘要:教育信息化的本质是将教育技术和教育教学的实践相融合,这是新课程改革快速进步的今天,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有效运用新教育技术的尝试。本文试图就就小学数学课堂上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加以探讨,从而能够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运用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课程改革日益优化,教育界提倡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融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有趣的教育思路,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师需要有相应的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才能够使信息技术的教育效果落到实处。

一、利用信息的交互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特点之一,由于多媒体技术能够做到图文并茂的教学效果,以“声像并举”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动态化的教学服务,因此,多媒体信息技术深受师生的青睐。教师强化个人的信息化教学素养,采用更加形象直观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数学学习的情境,即可激发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又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能使数学课堂变得轻松愉悦。

例如,利用PPT等制作课件,并尽可能让课件与学生之间达成互动,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这节课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分清不同的多边形面积计算方式,理清思路,探索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等,教师可以在课件上设置趣味题目,每次答对之后,窗口就会自动弹出激励性的文字,配合人声对话:“哇塞,你太棒了,你答对了,真了不起!”回答错误的小朋友能够看到弹窗所显示的解释步骤,以及人声动画的安慰:“没关系,你已经很棒了,仔细看一下解题步骤,下一次会更好!”教师以交互式的信息技术强化学生的学习思路,既要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又能使学生避免枯燥无味的学习内容,以情境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获得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

二、发挥信息的整合性,构建学生知识体系

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整合性作用比较明显,如果对数学学习更有兴趣,学生将会自觉而主动的探究知识。很多教师发现,如果能够让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丰富,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不会感到枯燥无味,而且还能够利用自己已经有的知识基础举一反三,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尝试整合其数学知识,使其知识结构更加富有条理性。因此,尝试将教学内容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讲解数学知识原理,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知识内容,并可以直观化的学习,迅速内化知识的内涵[1]

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法和除法”时,对很多学生而言,这一知识点有一定的难度。为了避免学生的厌学心理,教师使用微课教育课件,为学生展示一组应用题,通过整数计算奶粉的总重量、每桶的重量、奶粉的桶数等,分别列出三个算式,复习整数除法后,又将原来例题中的整数乘除法算式相应变成小数乘除法算式。当教师指导学生,并邀请学生自主探究,学生通过“做一做”环节,结合微课课件中的展示,迅速明白了“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规律及计算方式,并且能够总结小数点的变化规律。利用信息技术整合不同的知识点,加速新旧知识之间的融合,使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能够更加具有条理性和连贯性,因此,把单调的数学计算变得更加形象化,通过直观的学习、整合数学知识体系之间的联系,这些都是目前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思路[2]

三、信息技术突破屏障,帮助学生掌握难点

现代信息技术能比较精准地就某一知识点进行细化讲解,而且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使静态的数学知识更加动态化。随着教育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众多教师不断的突破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信息技术突破学生学习的瓶颈。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突破原有的思维屏障,解决教学过程中重点和难点的内化问题。信息技术具有生动有趣的教育特点,因此,能很好地帮助教师突破教育桎梏,帮助学生对知识的难点和重点进行多次回顾,从而可以真正理解数学学习的奥妙。

例如,教师在讲解“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这一知识点时,发现该知识点对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要求较高。为了能够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统计活动之中,形成相互合作、积极思考的学习意识,教师首先利用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多媒体教育课件,在屏幕中给学生演示了统计图的数据积累计算分布等过程,按照相应步骤,帮助学生能处理简单的数据,增强数据统计意识,突破了本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发展数据分析的系统观念。通过多媒体教育课件的展示,学生们在“画一画”的过程中学会能主动分析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比较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数据,了解数据反映的各类信息,并且能够分析为后续相关问题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益,轻松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3]

四、信息技术作业设计,巩固既有学习成果

现代信息技术既能够提供教学帮助,还能巩固学习成果。虽然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但是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之下,就能够深化对某些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在完成教学教学之后,教师还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教育平台,给学生布置无纸化作业。利用数学知识教育平台配合教育课件,学生不仅可以反复领悟数学知识的具体内容,把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进行多次重复领悟,而且还能够快速地完成在线数学作业,快速得到教师的反馈和点评。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也能在教育平台的帮助下,摆脱繁重的学习负担,不仅体现了“减负增效”的教育精神,而且还能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巩固既有的学习成果[4]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节课时,教师为了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指导,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理解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的区分真假分数,课堂讲解之后又利用钉钉学习平台,为学生设计的关于分数意义和概念的相关习题[5]。大部分学生在完成习题时都做完了基础题型,部分学生冲刺选做题型,从而能使数学作业的完成时间更短、完成效果更好、积极性更高,很多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一小时左右就收到了教师的教学反馈,有部分做错的题也可以预订正、能够及时地弥补学习过程中的问题。通过信息技术的教育手段,教师不仅能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后续的巩固,加深学生记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成为教师和学生交互的平台,使学生的知识掌握的更加扎实,记忆得也更为深刻。作业是重要的知识巩固环节,学生在完成某个知识点学习之后,将会就部分知识进行回顾式的学习,很多学生在学习一个新的数学概念之后,需要经过多次的重复回顾,才能达到举一反三、熟练运用的程度。利用信息化教育平台,为学生设计不同的习题内容,不仅可以促使课堂上的学习效果更好,而且还能够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延续,使得数学思维逐渐形成[6]

结论: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是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上重要的辅助手段,教师探索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和创新,尽可能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通过创新信息技术应用过程,教师发挥了信息的交互性整合性特点,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巩固现有的学习成果,而能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彩琴.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J],2022,21(21):118-120.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21.039.

[2] 蔡辉,张厚贵.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策略——以"条形统计图"一课为例[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2(2):124-126. 

[3] 赵树荣.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2022(6):102-105.

[4] 窦敏元. 信息技术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线上辅导力的对策[J].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22(7):59-61.

[5] 庞敬文,刘东波,卜凡丽等.基于智慧课堂环境的小学数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事理图谱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22,32(2):81-89.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22.02.008.

[6] 吴含.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2(8):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