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儿童、解放儿童
摘要:在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方面,陶行知提出了“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和时间。双减政策是教育部门针对义务教育阶段提出的减负政策,减负就是为了更好的解放儿童,这一措施和行知思想不谋而合,作为教师,我们教育教学必须符合教育规律,适合孩子们的心理,要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作为一名二年级的数学专职教师,我用行知理念培养孩子们的专注力。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理念、双减、专注力
刚刚经历一年级洗礼的孩子们已经适应了小学生活,这个阶段的孩子好动、爱玩,但相应的求知欲也比较强,对新事物的兴趣比较浓,喜欢空间感强的物体和颜色艳丽的图案。有的孩子能一贯坚持上课认真,作业认真的习惯,有的孩子却进入了表面听讲,其实手脚乱动,心思飞扬的小叛逆期。盯着你的一双双小眼睛有的透露出对知识的渴求,有的透露出些许的疑问,而有的却透漏了迷茫和不惑。话说一二年级是培养学习习惯的最佳学段,那么我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个时间段,好好培养孩子们的专注力。
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动手动脑一起来
典型例子:有一次,陶行知老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他走上讲台,不慌不忙的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道陶先生要干什么。陶先生从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怎么才能让鸡吃米呢?只见陶先生掰开鸡的嘴,把米硬往嘴里塞。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陶先生轻轻松开手,理了理大公鸡的翎毛,把它放在桌子上,自己往后退了几步,站到一旁,过了一会儿,大公鸡晃晃悠悠地走过去,自己吃起米来。这时,陶行知老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像喂鸡一样。老师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它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老师的。但是,如果让他自由的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会好得多。”
陶行知先生在演讲前的“喂鸡”举动,形象地说明了在实施教育行为中教育者发挥教育对象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当前我们正在实施的新课程改革,强调要积极倡导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是为了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解放他们的头脑和双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的是引导和点拔的功用。在实施教学行为中,教师除了“教”之外,更多的是鼓励学生自己去“学”,从“人本主义”出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实现自我的发展,从而满足他们求知、参与、成功和自尊的需要。
遵循这一理念,在第二章讲授平行四边形的时候,我和同事们商量探讨教学之法。有经验的老师提议要用学具。我们就让孩子们准备学具--小棒,上课一走进教室,哇,全都在玩。各种图形拼起来了!我没有让孩子们停止,让他们自己组队讨论。你是用几根小棒拼起来的?你拼的是什么图形?我们学过这些图形码?你打算给它起什么名字?……经过一系列的动手动脑的环节,孩子们真正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初步特点,还认识了很多其他的多边形。这一节课虽然吵吵闹闹,但是孩子们在探索的路上多了一个帮手。原来学具带给学生的快乐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还是交流探索的过程。
在之后的教学中,书上的拼一拼,动手做一做,我都让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动起手来。在学校的小组讨论,在家的亲子学习,不仅仅让孩子们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关系,也让家长们体会新课标新理念,我们要培养的不是会做题的孩子,而是会思考的孩子。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在解放头脑、双手中还把专注力培养起来了!
解放孩子的眼睛、嘴——“小火车”开起来
陶行知说:“儿童只有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发明千千万万,在于一个问。”儿童的发问千奇百怪,有时甚至离谱,这正是他们创造潜力的发挥。成人特别是教师应鼓励、引导他们大胆提出各种问题,并给予耐心、正确的解答,或创造环境、条件,帮助他们自己动脑筋去寻找答案。
二年级的孩子在计运算方面刚刚接触乘除,混合一年级的加减,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这里要看错,那里要写错,看着孩子们可怜巴巴的眼神,用稚嫩的声音问我:“老师,我怎么老错呀?”我也心急如焚,“眼到,手到,口到”提点了我,于是,我开起了读口算的小火车,来吧,手点着题,嘴巴读出来,脑子动起来!开始,真的很艰难,一页30题的口算愣是开了十分钟火车,到你这不知道读哪道,到他那数字读错了,还有读的声音一点点,竖着耳朵听不见。原来读个口算还有这么多问题,孩子们自己也深有体会。好像找到自己老是出错的原因了,这样,一天两天三天……半个月左右,火车时间开短了,读的声音响了,数字读的越来越溜了,还养成课前五分钟读题习惯,最主要的是上课的专注力也在慢慢集中。
解放空间、时间——乘法口诀我来记
行知理念:所谓解放儿童的空间、时间,要让儿童接触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以及社会的士、农、工、商、三教九流,空间解放了,儿童才能搜集到丰富的材料,开拓眼界,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学校不应把儿童的时间排得太紧,不能“日间由先生督课,晚上由家长督课”,“把儿童全部时间占据,使儿童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假象”,“创造的儿童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之解放”。
刚进入二年级的小朋友最会炫耀的就是我把九九乘法口诀表背的滚瓜烂熟了!当然,根据以往的学习交流经验,家长们在暑假就让孩子们把乘法口诀背熟了。而且二年级上学期的教学中,乘法口诀是重点,会背乘法口诀是考察学生是否会口算,计算的基础。可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很多小朋友横着会背、竖着会背,在新授的过程中有的小朋友就会开小差,有的小朋友虽然会背,但是你随便抽一个他要想很久才能得出答案,而有的没有会背的小朋友心里会变得很急躁……基于此,我想到了口算抢答的方式,和学生进行互动。我给学生制作了一张张小卡片,上面列着各种各样的式子或问题:3×5=?,()×6=30,看到24想到哪句乘法口诀?……在每天上课之前,我会用这些小卡片和孩子们玩抢答游戏或者口算我最棒的争星游戏,一时之间,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把乘法口诀不光会背了,还会熟练的应用起来,上课的专注力也越来越好!
我还让小朋友到超市去学着买东西,买了什么?价钱是多少?买了几样?花了多少钱?给营业员多少钱?找回多少钱?带的钱可以买多少?现在都是微信支付宝支付,让孩子们亲身经历花钱买物的过程,既是对乘除法的理解,也是解放孩子们的空间和时间,让孩子们把学习和生活不知不觉地融合起来,慢慢的,孩子们在生活中善于发现数学,上课的过程中也会分享生活中有关数学的小知识。
数学新课标的理念是“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尊重儿童、解放儿童,教师任重道远。每一次教育教学的探究,双减的背后更多的是教师需要积极地引导和持续的耐心,让孩子们喜欢上数学,爱上数学,体会学数学的乐趣,让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找到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才能全身心的投入,产生强大的学习数学的专注力。
参考文献:
《试评陶行知解放儿童创造力的理论》 网上转载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师发展的启示》网上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