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吴文娟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吴文娟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樊云璐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范思思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何锦婷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彬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淼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吕颖

    环科园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孙芸

    荆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田梦婷

    丁山第二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琳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谢燕华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潇

    徐舍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成果分享

让数学课堂在指尖快乐飞扬

作者:田梦婷  日期: 2022-12-24  点击:

让数学课堂在指尖快乐飞扬

摘要: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学者对课堂教学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意识到趣味教学的重要性,特别是数学课堂。数学是一门富有逻辑性、抽象性的学科,与此同时,其本身也缺乏趣味性。因此,教师就需要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来构建趣味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将结合小学数学课堂现状及教学实际浅谈如何打造趣味课堂,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

一、打造趣味课堂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教育学者皮亚杰曾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认为,兴趣探究某种活动的倾向,是求知的起点,是思维的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由此可见,兴趣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重要地位。

小学阶段,数学不仅是基础科目,也是重点科目。数学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的特征,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思维力。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活泼好动并且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数学课堂教学的难度。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构建趣味课堂,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现行的教学模式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一定程度程度上忽视学生这个学习主体。课堂教学不应该只是授——受关系,或者称之为“填鸭式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只是仅仅停留在表面,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知识表面逐渐忘却,教师再次开始授——受教学,如此往复,学生不再主动学习,学习意愿逐渐减少,情绪也很难被调动,渐失去对数学的兴趣,从而产生不良影响。

2)课程设计脱离学生实际需要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因此写好教案是实现良好课程教学的必要准备,而在课时安排上教师往往参照教案逐步实现整个教学过程,而教案的撰写却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很多教案只列出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而忽略各个年龄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忘记针对本班学生实际特点进行设计。像这样统一化的设计模式使得教学方式可能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符,学生学起来费力,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导致教师也逐渐失去教学信心,课堂缺乏生机活力。

3)缺乏精妙课堂评价语言

新课标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的发展和变化。应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恰当呈现并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一种激励,也是一种引导。用好评价语言能够使课堂充满活力,然而常规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往往忽视其重要作用,表现在评价语言缺乏情感,学生不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赞许,无法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评价语言单一,“你真棒“真聪明!”“说得非常好!”等贯穿整个课堂,学生听来麻木枯燥,久而久之失去学习动力,继而对数学失去兴趣。

三、如何打造小学数学趣味课堂

(1)打造轻松课堂氛围,和谐师生关系

小学生的心理仍处于稚嫩阶段,轻松的学习氛围能够使学生释放身心有利于思维的发展,激发更多的学习潜能。教师不仅要是师,更要是友,与学生平等相处并建立朋友关系,应当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把“教师讲、学生听”的师生关系转变为“学生学、教师导”的新型师生关系,平等看待每一位学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小学生正处于渴望得到关注的阶段,他们希望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能得到老师的赞许,因此,关注学生、多赞美学生,巧妙地运用课堂评价语言,注重评价语言的多样性、真实性和及时性,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这样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喜爱,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课堂教学。

曾经有位学者做过关于“喜欢什么样的老师”的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最喜欢的是具有幽默感的老师。数学知识本就枯燥无味,如果仅仅是将书本内容复刻下来,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魅力,巧妙灵活的运用幽默的、学生感兴趣的语言、动作来诱导学生,使得整个课堂的氛围变得轻松愉悦,化沉闷为活跃。

(2)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情境教学可以说是生活与数学之间的桥梁,能够帮助学生意识到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熟悉的场景能够激发学生思想的共鸣,自然联想生活实际,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

(3)游戏活动,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小孩子天性爱玩,游戏早已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数学课堂中游戏活动深受小孩子喜欢,他们在游戏中获得数学知识,并且这些知识通过游戏活动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游戏融入课堂教学,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形象有趣的游戏,学习过程慢慢转化为游戏过程,在无形中传授数学知识,实现寓教于乐。教师在设计游戏活动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身心发展水平,要将数学知识与游戏活动相结合,活动内容要与授课内容切合。从而改善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一年级的课堂中常会设计“找朋友”之类的游戏,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尚未达到抽象水平,因此在设计时让学生观察找相同特征的事物。

(4)注重实践操作,体现数学趣味性

数学教学中经常会用到一些教具,使用教具时不能仅仅由教师演示,学生也应参与其中,这样学生才能获得真实的感知,对数学知识有深刻的认识。因此,要多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隐藏的奥秘,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的教学仅仅是起到的是辅助和引导的作用,要通过教师的努力让学生的身心素质的到真正的全面提升。实践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在此过程的反馈,做出实时评价分析,在猜想——实践中获得知识。实践操作不仅能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去发现、探索,化被动为主动;而且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与老师共同努力获得真知。

5)根据学生实际设计课程
  数学是关联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每个知识点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并且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都不尽相同,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有一定的差距,教师在设计课程时要着眼于全局,同时也不能忽略个别,尤其是教室里的后进生。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授新知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复习回顾已学知识引起学生共鸣,同时教师也能了解学生对于知识掌握的情况,及时查漏补缺。这样的课程设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不断弥补中让学生收获,产生成就感,学习兴趣自然就高了。 

总之,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地学习,由此教师也要不断学习探究,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找到更多的方法来构建趣味课堂,实现趣味教学,让学生在乐中学、在趣中研,能够爱上数学课,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