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吴文娟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吴文娟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樊云璐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范思思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何锦婷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彬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淼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吕颖

    环科园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孙芸

    荆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田梦婷

    丁山第二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琳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谢燕华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潇

    徐舍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成果分享

浅谈中高年级小学数学作业与生活相融合

作者:田梦婷  日期: 2022-11-24  点击:

浅谈中高年级小学数学作业与生活相融合

      田梦婷

摘 要: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方法。而如今大部分教师布置的数学作业单一而枯燥,压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只有设计生活化的作业,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让学生学会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从而学会用数学描述生活中的现象,才能发展数感,逐步形成数学素养;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生活化
    当前我国中高年级小学数学作业在设计方面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创新型题目较少。教师一味地让学生模仿例题,即使变式,也不过是将数字略微改变,长时间训练后,学生知道只需将数字换一下,进行简单的重复解题即可完成,根本达不到巩固知识作用,更达不到举一反三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二,计算量过大,解决实际问题和训练思维的题目较少。中高年级教师十分注重计算的训练,认为计算是占考试的“大头”,其实长远来看学生训练的不过是数字计算,不能用心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这不利于建立“数感”和提升实际应用能力。第三,传统题型的题目较多,促进学生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题型较少。这些大量封闭僵化、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作业很容易使得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对数学学习也渐渐的失去了兴趣。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中谈及“教师应该怎样布置家庭作业”的问题时说道:“课外作业应该使学生的知识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应该让学生在课外去观察自然界和社会现象,发现个人的爱好和多方面的智力需求。”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布置的作业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作业的布置上,教师要从学生的全面发展角度考虑,在作业中加入更多生活化的元素,使作业成为学生了解生活、了解社会、了解科学的载体,使作业成为学生培养能力、开发潜能的场所,真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下,是关于让中高年级小学数学作业与生活相融合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应用意识

小学教育作为学生认知基本事物的重要基础阶段,对促进学生养成正常的思维模式有着重要作用。处于小学时期的学生身心发展还不成熟,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比较熟悉的事物。《新课标》改革中也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需要从感兴趣的事务或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入手,为学生创造观察生活和了解生活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的生活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为了强化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适当渗透生活化的元素,让学生了解到在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的应用,而数学知识的存在能够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生活处处有数学,在设计生活化的数学作业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周长是多少》这节内容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更深一步建立周长的概念,我在设计课后作业的时候强化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我将作业设计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在实际的活动当中体会周长的概念,小学生们可以找一些自己身边的事物,并通过动手指一指、画一画,感受周长是什么;第二部分是让学生找一片树叶,想办法量出它的周长。第三部分是需要学生动笔的练习题,例如:剪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分别量出他们的长和宽,并想办法算出它们的周长。这样生活化的作业,更加能够让学生体会长度的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收集生活素材,感受数学的存在

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是数学的活水源头,现实生活中含有大量的数学信息,几乎我们的每一个生活角落都能够感受到数学的存在。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化元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善于收集生活素材的习惯,让他们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学生活中的数学,使数学知识生活化。我们可以采取让学生写数学生活日记,或在班级建立生活数学园地的方式收集数学素材。这些素材可以是学校、家庭、社会上所听到、看到和想到的有关于数学知识的素材,经过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可以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这些素材,了解学生学习需要,有的放矢地将这些生活中的素材与小学数学作业结合在一起,让数学知识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更重要的是,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融入作业当中,能够让学生学会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然后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同时,所学过的知识也可以得到及时的复习和巩固。

以认识小数这部分知识为例,在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有许多事情都会涉及小数,因此我在设计这部分知识的课后作业时,从学生们的数学日记里找到了很多的素材,并将这些素材设计成了作业题的形式。比如:数学日记中小朋友记录了超市里看到的食品价格:一包盐2.5元,那么妈妈带3元够吗?这种应用题类型的生活练习题,更加能够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巩固,并逐渐形成数学逻辑思维。

三、回归生活学习,应用数学知识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过生活教育论,其中有一条就是生活即教育。生活与教育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学习的场所不仅仅限制于课堂之中,在学生自己的生活里,也有许多学习的机会和平台。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导者,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将所学的知识点都能用来解决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这是数学学习中的最大成果,同时也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将这一理论应用到数学作业的设计里,实际上就是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生活化作业,促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如何应用数学知识,发现生活中所存在的数学道理。

比如在学习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后,让学生自己算出课桌的周长。又如:学生学习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面积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生活作业:小学生们仔细观察自己家里的家具、电器以及生活物品,找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对这些物品的长和宽进行测量,求出它们的面积。一般来说,小学生的家里都会有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物品,比如数学书的封面,长是27厘米,宽17厘米,那么它的面积就是 27×17=459(平方厘米)。生活中涉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问题还有很多,只要学生能够善于观察和发现,真正回归生活,就能够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

综上所述, 小学数学作业的生活化设计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将生活与数学结合起来,要以实际生活经验为载体、以小学生的心理认知为出发点,收集能够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提升其良好数感的生活素材,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创造、游戏的乐园,达到真正促进低年级小学数学作业与儿童生活相融合。

【参考文献】

[1] 赵君霞 . 小学数学作业改革探究 [J]. 学周刊,2017(01).

[2] 苏巧真 . 多种形式多方结合多处关注——小学数学校本作业编制策略 [J]. 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6(08).

[3] 楼静 . 小学数学新型作业观之点滴谈 [J].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7(05).

[4] 徐迎春 .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作业”预设 [J]. 学周刊,2016(23).

[5] 田亚密 . 让小学数学作业更具魅力 [J]. 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2(08).

[6] 范爱君 .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的批改 [J]. 学周刊,2016(33).

[7] 谢云龙 . 做好作业设计 , 提高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J]. 学周刊,20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