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自主学习能力缺失的原因和对策
摘 要: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常会出现少部分学生在学习上存在困难的现象,教育界将这种现象称为“学困生”问题。尤其是在农村小学的教育过程中,学困生问题尤为突出。学困生的成因有智力与非智力这两种主要因素,而自主学习能力缺失是造成学困问题最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基于此,本文将从农村小学数学的实践教育出发,着重探索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自主能力缺失的成因,并针对其自主能力缺失提出科学、合理、有效地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自主学习;能力缺失;原因及对策
引 言:目前,我国农村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亟待改进和完善,农村小学学困生问题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另一大阻碍。解决学困生问题是教育工作者的又一大重难点,因此,这要求我们教师需要将解决学困生问题列为一项重要的指标和任务,坚决做到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有效地解决学困生问题,将直接关系到教育工作者能否培养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基于此,本文将从农村小学数学的实践教育出发,探索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自主能力缺失的原因,并针对学困生自主能力缺失提出应对对策。旨在为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做出理论贡献。
一、自主学习能力缺失的原因
(一)学习目标不突出,缺少学习动力
学生在接受知识传输的过程中应该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以此来转化成学习动力。然而在农村小学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困生都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知识,缺乏自主思维的运用,这种情况往往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增反降,逐渐下降的学习成绩致使学困生的学习动力愈发消极,从而使其产生厌学的情绪。在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往往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逻辑能力,而大部分学困生恰巧对此能力有所欠缺,他们只顾一味地学习课本上的知识,不懂得如何去思考,导致学困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产生诸多困难。久而久之学生的对于数学这门学科不再自主地去学习,更多的是被动接受教育。从而造成了学困生自主学习能力缺失。
(二)自我控制能力弱,学习习惯较差
学困生在学习中往往受到两个方面的限制:一个是学困生对自身意志控制能力薄弱,突出表现在学困生缺乏解决问题的勇气和意志,且经常因为遇到挫折而打击其信心,由此使学生逐渐形成意志消沉的学习态度。另外是学困生学习习惯不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学习习惯[1]。然而学困生们一般都存在着错误的学习习惯,使得其无法有效、合理地去掌握。在农村小学数学的教育过程中,学困生只会依据老师与课本的要求去学习,课前没有预习功课,课后没有巩固知识的学习习惯。从而造成了学困生自主学习能力缺失。
(三)家庭教育理念差,家长受教育程度不高
家庭教育理念较差及家长受教育程度不高这两方面,在农村小学的表现尤为突出,从家庭教育理念层面来讲,很多农村家庭对于学生上学起到的是监督作用,而并非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作用。例如:农村小学学生在做数学题的过程中,家长更多的是帮助孩子解出答案,而并不是教会孩子解题步骤,久而久之会使学困生产生寄托父母的心理,使学生离开家长后便不能独立完成解题,从而削弱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家长受教育水平层面来讲,目前很多农村小学生都属于留守儿童,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的父母不能陪在孩子身边,反而是由受教育水平有限的高龄农民来进行学生的监督任务。因此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所起作用并不大,也会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逐渐缺失。
二、解决学困生自主学习能力缺失的措施
(一)提高学困生学习兴趣
造成学困生自主学习能力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对学习兴趣逐渐下降,不能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2]。因此,在提高学困生学习兴趣时,需要教育工作者做到以下几点:
1. 营造良好学习气氛
师生关系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教育工作者的重点关注方面,宽松友爱的师生关系不仅能降低贫困生的防备心理,也能使学困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学习,从而逐步提升学困生自觉学习水平[3]。其次,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及思维能力,进而大幅度改善学困生自觉学习水平下降的现象。
2. 增强教学内容的娱乐性
小学生通常具有强烈的猎奇心理,但其具备的自制能力较差,尤其是学困生,他们在课堂上难以用全神贯注的状态去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尤其是针对数学这门学科,需要学生在学习中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使学生在后面更高难度的知识学习中游刃有余。而数学的学习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空间,因此,这就要求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提高课程的娱乐性,以便培养学困生的注意力。
3.改变评价方式。
这需要教师在对学生评价时,需要对学困生进行有针对性地评价,并让学困生主动参与到评价当中。例如: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可以让学困生自发地参与到其中,让其对作业的完成度、准确度进行相互之间的讨论,使学困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提升学困生的自觉学习水平。
(二)提高学困生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然而大多数学困生对这方面的能力急剧欠缺,如何让学困生学会学习,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让学困生学会听课
让学困生会学习,首先要使其学会听讲。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活动中,由于学困生的特点往往是精力较不集中,但不少教师在发生了此类情形后,往往为了避免学生打断自己的教学内容,而在把重要知识点讲授完毕后,才去督促其认真地听讲,这属于无效组织的教学过程。因此,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人员在课堂上,必须时时注意学困生的学习情况,让他们处于全神贯注的状态。
2.培养学生自主预习与巩固知识能力
在现阶段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困生通常是按课本与老师的讲解为既定的学习路线,学困生不能做到课前对知识预习、课后对知识巩固,从而使学困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大降低[4]。因此,教师需要对学困生进行监督,让学困生学会学习,无论是课前预习还是课后巩固,都需要通过学困生自己来完成。例如: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开始前,抽取学困生来对本节课程的知识学习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从而加强学困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更有效地学会学习。
(三)培养学困生学习习惯
培育学困生学习习惯要求教师从这几个方面来完成:其一,通过减少任务的安排,为学困生留足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其二,通过老师适当的指导,培育学困生的学习习惯;其三,努力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范例,使学困生在学习中有参照的榜样;其四,建立学习组,以同学互助的模式,增强学困生的自主能力;其五,协助学困生制定复习计划,并定期予以跟踪、了解计划的实现状况。有利于学困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惯性,进一步提升其自觉学习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困生的自主学历能力不足的主因就是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的减少,要求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学困生进行教育工作,并给予学困生足够的关怀与帮助,使其重拾对学习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的教育教学质量,为我国培育全面人才做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周国裕. 班主任培养小学生自控能力的实施意义[J]. 考试周刊, 2020.
[2]张雨.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J]. 当代教育科学, 2020.
[3]何金霞. 农村小学建构良好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新课程研究, 2021(25):3.
[4]吴桂丽. 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策略分析[J].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