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吴文娟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吴文娟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樊云璐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范思思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何锦婷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彬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淼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吕颖

    环科园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孙芸

    荆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田梦婷

    丁山第二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琳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谢燕华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潇

    徐舍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小学数学主题式学习探索与实践——以“购物中的数学”为例

作者:范思思  日期: 2025-03-27  点击:

小学数学主题式学习探索与实践
——以“购物中的数学”为例
摘要: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也在逐步转变。主题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以“购物中的数学”为主题,探讨了小学数学主题式学习的实施策略、效果以及对学生的影响。通过实践研究,本文旨在证明主题式学习在提升小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合作与创新精神以及激发学习兴趣方面的有效性,并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题式学习;购物中的数学
一、引言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兴趣激发。因此,探索一种新颖、有效的教学模式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主题式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际应用和跨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它以特定主题为载体,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情境创设、问题提出、分组探究、合作学习等环节,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提升数学应用能力。
二、“购物中的数学”主题式学习设计
(一)背景与目标
“购物中的数学”是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主题,通过模拟购物场景,让学生在购物过程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主题旨在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与创新精神,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实施过程
(1)情境创设:设计一个模拟的购物场景,如学校跳蚤市场小卖部。准备一些标有价格的商品(可以是实物模型或图片),并通过多媒体展示或现场布置,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购物环境中。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购物过程中涉及的数学问题,如计算总价、比较价格、找零等。这些问题既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分组探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不同的购物任务。例如,一组学生需要购买学习用品,另一组学生需要购买零食。每组学生需要根据任务清单和预算进行购物计划,并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4)合作学习:在小组内,学生需要相互协作,共同解决购物过程中遇到的数学问题。通过讨论和交流,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提升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5)展示与分享: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购物计划和购物成果,并分享在购物过程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和解决方法。其他组的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全班范围内的互动和学习。
(6)总结与评价:引导学生总结本次主题式学习的收获和体会,并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全面评价。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
(三)教学策略
(1)注重情境创设:想象一下,学生们置身于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模拟超市中,他们不再是单纯地面对书本上的数学题,而是要在实际购物中运用数学知识。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还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他们会在寻找商品、计算价格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融入数学的世界,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
(2)强调合作学习:通过分组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我们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小组内,每个学生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同时也可以从其他同学身上学到新的东西。他们可以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解决购物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这样的过程,不仅加深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3)注重实际应用: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通过购物实践,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的本质。
(4)注重跨学科整合:购物中的数学问题,往往不仅仅涉及数学知识,还与日常生活、经济常识等多个学科紧密相关。因此,我们设计了一系列主题式学习活动,旨在通过跨学科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购物中的数学”主题式学习效果分析
(一)提升数学应用能力
通过“购物中的数学”主题式学习,学生在模拟的购物场景中运用加减乘除等数学运算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了数学应用能力。他们学会了如何根据商品价格和数量计算总价、如何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如何根据预算进行购物计划等。这些技能不仅在数学学科中有用,也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二)培养合作与创新精神
在主题式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分组探究、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任务。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小组内,学生需要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这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也需要发挥创新思维,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三)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购物中的数学”主题式学习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购物场景为载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在购物过程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了数学的乐趣和实用性。这有助于改变他们对数学的看法,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四)实现跨学科整合
购物中的数学问题不仅涉及数学知识,还与日常生活、经济常识等多个学科紧密相关。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我们采用了主题式学习的方法。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不再局限于数学课本,而是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进行跨学科的探究和学习。这样的过程,不仅帮助学生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还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整合能力。他们开始学会用多元的视角看待问题,用综合的知识解决问题,这无疑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购物中的数学”主题式学习实践研究,本文证明了主题式学习在提升小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合作与创新精神以及激发学习兴趣方面的有效性。这种教学模式不仅符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也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为了进一步优化小学数学主题式学习模式,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注重情境创设的多样性
我们鼓励教师根据不同的主题和教学内容,灵活创设多样化的情境。这些情境可以是充满趣味性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也可以是贴近学生生活的生活情境,如模拟超市购物、家庭财务管理等,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感受数学的魅力。这样的情境创设,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二)加强合作学习的指导
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合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引导,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例如,对于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多参与讨论和分享,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对于数学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额外的辅导和练习,帮助他们逐步掌握数学知识。
(三)注重实际应用的拓展
除了购物场景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家庭预算、旅游规划等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进行预算、规划和计算。这样的拓展应用,不仅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还能提升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跨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
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交叉点,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综上所述,“购物中的数学”主题式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通过实践研究,本文证明了其在提升小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合作与创新精神以及激发学习兴趣方面的有效性。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