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吴文娟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吴文娟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樊云璐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范思思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何锦婷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彬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淼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吕颖

    环科园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孙芸

    荆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田梦婷

    丁山第二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琳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谢燕华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潇

    徐舍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小学数学几何概念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作者:张潇  日期: 2024-04-05  点击:

一、几何概念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通过操作,唤起对知识的回忆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生活中三角形的直观经验提问:“同学们,知道我们每天佩戴的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吗?”唤起学生对三角形的回忆,同时提供充足的小棒,让学生通过操作摆出三角形,建立三角形的直观表象“你能把你摆出的三角形画出来吗?”“并说说这些不同的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特征?”使学生能带着问题思考什么是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征?在表达中加深对三角形本质属性的理解。同时,为了区别所有不同形状大小的三角形,为了表达简便,我们用字母A、B、C或者D、E、F等字母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或者   ABC;或    DEF 培养学生的符号化意识。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三角形高的过程中,有教师让学生直接读高的概念,然后重点教学高的画法,忽略孩子对高的理解,造成在教学后,孩子找不到高的位置,画不准确。为此,可以设置三个吸铁石,先摆放两个在黑板上,“你能摆出第3个点,使它们连成一个三角形?”“你能想象出这个三角形的样子吗?”“还可以怎么摆第3个点?”“想象一下这个三角形的样子;思考一下第三个点摆放的位置不同,会不会引起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发生变化呢?什么没变?什么在变?三角形会随着第3个点的变化,而变得忽高忽低,那三角形究竟有多高?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你能想办法用一条线段把它表示出来吗?”同时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可以找到高所在的位置,激发想象力。

(三)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恰当融合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孩子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核心素养是一个人内在的品质和修养,只有在处理生活化问题时,才能完全凸显。教师不仅要注重自身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善于联想生活的情景,同时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运用。

三角形的特性中,其核心本质是三角形的稳定性。一般情况下,教学中,师会做一个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让学生拉一拉,拉不动就说明三角形是具有稳定性的,这种说法其实不足以让学生信服的,如果把四根铁条焊接在一起,也不容易拉动,是不是说明四边形也具有稳定性呢?带着这种思考,要对稳定性进行研究其本质特征应该是:给出三根长度相同的小棒,是不能围出与其不同的另外三角形的,也就是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确定,三角形的形状大小是唯一的。而四边形可以围出不同的形状。通过摆一摆、想一想,让学生思考,培养孩子的推理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思考学完《三角形的特性》后,你能让刚刚栽种好的树在大风中更加牢固?激发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想到只要在大树的四周插上木棍,构建出三角形即可。

(四)放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

  探究式学习实际上不是学生在无教师参与情况下胡乱研究,而是教师在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下,带着探究精神对问题进行研究,积极地融入学习情境中,善于观察,善于摸索,善于分析。更重要的是要善于与同学进行合作,探究,交流。《三角形的特性》应该紧紧围绕:什么是三角形?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什么是三角形的稳定性?学完这节课到底有什么用?这几个问题进行探究。

  总之,数学课堂中应着眼于实际学情,教学设计要指向数学课堂教学知识本质,活动安排应在动手操作中促使学生思维的提升,着力渗透数学思想,在师生互动、生生交流的过程中质疑问难,才能真正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