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吴文娟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吴文娟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樊云璐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范思思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何锦婷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彬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淼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吕颖

    环科园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孙芸

    荆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田梦婷

    丁山第二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琳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谢燕华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潇

    徐舍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变改小数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作者:孙芸  日期: 2024-03-27  点击:

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数学,是当前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课题,我们认为,实施创新教育,就是创设自由、和谐、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把学生的主动权真正炙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
  一、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原则
  1.民主性原则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创造力最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并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可见,课堂教学实行民主性原则,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各种类型学生的创造潜能。因此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尊重、理解、爱护每个学生,构建课堂师生平等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欢乐、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其次,教师要视教学过程为学生发现、创新的过程,而不仅是知识获得的过程。再次,教师要承认重视学生个体差异,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创造出一片新天地。
  2.开放性原则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开放;阻原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条件。教师应主动地把开放原则作为创新教育的突破口,从教学内容、学生基础去考虑课堂教学创新因素,让学生的眼睛、嘴巴、头脑、双手及学生的时间、空间开放。如嘴巴开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都有口头表达的机会。说的形式有:小声说、周座练习说、四人小组互相说等等;说的内容有:计算的算理、公式的向来、解题的思路等等。
  3.主体性原则
  主体教育理论指出,创造性是人的主体性的重要部分,创新活动是贯彻看人的主体精神的自学活动。实施创新教育,实际就是实施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因此,创新教学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自主是创新的前提,没有自主就谈不上创新。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4、问题性原则
  陶行知先生说过:“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间。”因此,“疑”是激发创新思维的线索。问题能使学生产生困惑,产生要求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这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备课、上课、作业设置等方面有意设置问题,让学生通过独立地思考、分析,进行创造性解决。同时,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提出问题,在课外实践中主动探究问题。提出问题,找出疑点是创新能力发展的萌芽。
  5.求异性原则
  求异是创新的灵魂,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要重视学生农异思维的培养。特别是在讲学上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问题。设法让学生敢于突破常规去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要引导学生敢于挑战课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提出新想法、新创意、新探索。
  6.实践性原则
  生活是创新的源泉,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因此实施创新教育,教师应该让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去解决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策略
  1.教师备课要创新
  实施创新教育,作为教学的上课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建立真正的创新教育的理念。这首先现在教师备课上。教师要转变观念,所备的课要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生的生活实际相适应,要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出发。备课时一般做到:(1)教学目的要创新要根据教材内容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创新思维等方面制订具体的目的和要求。(2)教学过程要创新。设计时可不循旧规,对如何导入新如何讲授新踝,主要环节如何处理进行创新设计。(3)教学方法要创新。可以采用提问法、发现法、联想法、操作法……方法不圈字单一,思维不封闭僵死。(4)教学程序设计要突出创新(5)师生合作要体现创新性。(6)课堂提问要有实践创新性等。
  2,课堂教学要创新
  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主要是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
  ①创设创新情境,学生主动创新,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而人的动机、欲望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诱发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为学生设置新奇、困惑、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从而产生创新动机,激发、维系学生、强化着学生的创新行为。同时,要积极构建宽松、民主、和谐的创新氨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创新,乐于创新。如教学“平等四边来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先回忆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计算,并有意渗透转化的思想,然后教师让大家想一想谁能把平等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导出平等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比一比谁。的方法的最新颖、独特、有创造性。学生们在这样的情境中创新,边思考、边讨论边操作,得出了多种推导方法③引导自主学习,激励学生探索创新。美国心理学家杰斯认为:“教学不用于外部控制人的行为,而应该用于创造条件能够促进人独立自主和自由学习的条件。”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通过学生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大量的思维研究认为,每个人却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造力,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给每个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笔尝试、动口表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自己去发现规律,变学习过程为探索创新的过程。比如,在学习了分数的认识后,教师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析成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四伤、,同学们很快想出四种折法:
  这时教师并没有惠于告诉学生其他折法,而是鼓励学生再认真探索一下有没有别的拆法,造成了悬念,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促进他们进一步思考尝试、探索,又得出了多种折法:
  ③这用问题解决,启迪学生开拓创新。小学生好奇心强,渴求别出心裁地提出新异的想法和解法,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扶植学生的创新意识,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各种各样标新主异的问题,发表与众不同的意见,独辟蹊径地解决问题,使学生从求异,发散向创新推进,从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启迪,从多种解决问题中的方法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角的度量”中,认识量角器时,让学生自己观察量角器,并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通过观察、思考,有的说:a为什么有两个半图的刻度呢?”“内外两个刻度有什么用处?0a只有一个刻度舍不会比有两个刻度更方便度量呢?0a为什么要有中心的一,我呢?”等等。学生提出种种不同的看法,在度量形状如“V”时,有的学生提出不必要用其中一条边与量角器零刻度线重合的办法,在这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而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也就是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学舍了创造性思维。④加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协作创新,合作学习是发挥学生集体智慧、让学生参与、交流信息。互相学习、相互促进、主动求知、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一个人要有所创造,除了个人努力钻研和具有开拓精神外,还要有善于与人合作共事的精神,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小组群体的活动功能,给学生较多讨论分析的机会,使学生在知识方面相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互相惜鉴,善于合作,集智取长,协作创新,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3、作业设计要创新。
  作业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扶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途径。为此,练习设计首先要注意层次性,主要有三个层次: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和发展练习。三个层次的练习目的各有侧重:基本练习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综合练习的目的是深入理解知识,加强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发展练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练习设计还要注意形式多样,可以设计如下形式:①口头作业,加说说解题思路,说算理、看图编题等。②操作实践作业。如量一量、画一画、称一称或者到进行社会调查等等。③思维性作业。设置雷认真思考的习题、应用题等。④综合作业。将学科知识汇总、联网,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力、创造力等。⑤开放性作业。设计一些如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问的开放性题,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思考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一种形式,不局限于一种途径,尽可能地作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评价体制要创新。
  评价是教学的检测、导向、调控、激励。实施教育必须发挥评价作用。对于教师教学质量的评阶,不在于看学生的分数、平均分的高低,重,点要箔、教师的教学过程,比如看教师的教学设计上是否有创新思想,是否能适应时代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是否符合小学数学的允展规律,课堂上是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方法是否运用多种方法的优化组合,看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得是否扎实、灵活等等,对于学生的评价,也是既要看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性评价。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主要实行激励性评价。教学时,不论是课堂提问、做作业,还是其他数学活动,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注意保护学生创造的火花。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都是强化的结果。激励学习评价会使学生产生喜悦的情绪,激励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这种体验能促进学生向激励的方向努力,追求再一次的成功。激励性学习评价是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催化剂,是挖掘学生潜能的有效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