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吴文娟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吴文娟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樊云璐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范思思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何锦婷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彬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淼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吕颖

    环科园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孙芸

    荆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田梦婷

    丁山第二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琳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谢燕华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潇

    徐舍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耕植数学情怀 提升数学素养

作者:孙芸  日期: 2023-12-15  点击:

在情感教育中,既要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感化与陶冶,又要善于抓住一些教育契机使学生获得高峰体验,最终形成行为习惯,达到数学教学的最佳目的。当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愿望、热情,在学习态度上则表现为积极主动,学习效果自然优良。数学是学校课程中开设时间最长的学科之一,做个有情怀的数学老师,在数学教育教学中作用巨大且无可替代。如果说数学教学是长身体(知识)的骨骼和肌肉,那么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就是在塑造一个人的灵魂。

一、数学是一种简单的生活。

最简单的生活离不开算术,而一切高科技则离不开微积分。不可能把数学从生活中赶走。衣食住行,柴米油盐,哪样不联系着数呢?不过当你发现一个个数学公式如同一首小诗那么美妙时,放松的心情才会享受“诗意的生活”。

生活力是陶行知“核心素养观”之一,与“核心素养”概念相比,“生活力”对于一线教师更具有朴素亲切的味道,也是一个更易于指导教师教学实践的理论切入点。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实验中,数学的表达和交流积累经验都会得到锻炼,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在实验教学中真正提高数学素养。

二年级下册教学《认识万以内的数》,如题:在计数器上表示212要用5个珠,用5个珠还可以表示哪些三位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回答出一个或几个答案的学生比比皆是,但是能按数的大小顺序以及全部说完整的学生却不是很多。其实,二年级学生完全能够自主探究操作实验学习,完全能够理解掌握万以内数的特点。用计数器学具进行“拨珠”的操作实验学习,一来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自觉学习积极性,二来在操作实验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联系实际情况思考后,动脑又动手,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兴趣。相比较以前的“填鸭式”教学,学具操作实验教学完全可以大幅度、长时间的适用于课堂教学,使用时间越长,学生的操作越熟练、思维越有序,掌握的知识会更灵活、更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数学是一种纯美的艺术。

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开普勒也说:数学是这个世界之美的原型”。英国著名数理逻辑学家罗素指出:“数学,如果正常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正如雕塑的美,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

数学家、画家、音乐大师和诗人,都创造“模式”,他们都是用思想来创造,用符号来表达.数学的思想,一如画家用色彩、乐师用音符和诗人用文字,以和谐的方式组织起来,数学的世界里也没有丑陋的位置。在数学家的眼里,自己笔下的符号和公式里,在比石头还坚硬的逻辑里,藏着数学家对美的追求。

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圆”一节课时,教师一走进教室,教室里所有学生的目光都聚集于老师的身上。“哇”有的学生忘乎所以地叫了来:“孙老师,你今天真漂亮!”师问:“为什么,今天老师看起来这么漂亮呢?”学生马上叫起来:“老师的衣服上有各种各样的图案,有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的。”学生被老师这一举动一下子吸引住了,所以在接下去的学习中他们学得特别带劲。巩固应用时,老师布置了一道题:“请大家把发下来的卡片制作成一张明信片,正面用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粘纸进行组合拼贴,设计一幅美丽的图画,然后送给你最好是朋友。”学生特别兴奋,直到下课都不愿停手。这样,数学成为学生喜欢的活动,让数学充满生命的活力,为此,我们教师要挖掘数学内在的美,使学生喜欢上数学。

三、数学是一种文化的追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数学承载的思想和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可以将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数学史等有效结合,有利于学生感受数学学科所具备的文化价值,彰显数学学科的魅力。

关注数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关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数学的精神和追求,数学的应用和我们的生活。在小学数学中,教材以数学问题、数学知识和数学故事为载体,介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宣扬数学思想。

数学是明澈的思维,数学是文化的追求。数学在某个属于它自身永恒而朦胧的地方生长奇迹,把我们带入奇异的时空.在那片朦胧的土地上,我们已经看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等于180°,多边形的内角和是n-2×180°,与n有关,而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却是一个定值!这一非常奇妙的结果,完全出乎我们的直觉与想象,却是理性思考的必然逻辑。还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很多结论,同样来自明澈的思维:直角三角形中存在“勾三股四弦五”(勾股定理)亘古不变的关系;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三条高线也交于一点,三条内角平分线也交于一点,类似这样的三角形内点还有很多,没有学习欧氏几何的人恐怕难以置信;你能想象南美洲热带丛林中一只扇动翅膀的蝴蝶和大气环流之间会千丝万缕的联系吗(蝴蝶效应——非线性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的微小改变会造成结果的巨大改变)?在那片朦胧的土地上,还存在无数更令人惊奇的图形和美妙的事情,许多的谜题等待着我们去相遇相知。

数学是理性的化身,也是感性的花瓣,有味道,有温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贯彻通识教育的思想,课堂上选取数学情境和案例要比较通俗易懂,不但有数学趣味,还要有人文关怀,既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又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坚持做内心有文化的数学教师,数学的文化来源于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所有信手拈来的从容,都是厚积薄发的积淀。我们会在扎实的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学基本理论)和精湛的业务素养中,和孩子同频共振,与学生和谐共长。用“数学方式”描绘数学老师的坚定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