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堂评价语作为教学语言的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由于观念上的偏差,语言能力和评价能力的不足,教师在课堂评价语运用中存在各种问题。这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和评价观,在教学实践中提升语言素养和评价能力,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合理使用评价语。
引言
课堂评价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还可以通过教师的评价来收集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反馈。可是在小学由于上课时间紧,学习任务重,教师更注重教学目标与成绩,所以课堂评价发挥作用小,教师的评价态度也极为缺乏。在小学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尤其是课堂评价语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可以恰当的舒缓教学氛围,拉近师生距离。因此,课堂评价存在的问题不应忽视。
教育评价是具有相应职能的人、机构或团体,按照一定社会教育性质,教育方针和政策所确定的教育目的,对实施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效果,学生成绩和发展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施教团体调动一切力量,讲究科学,优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培养和提高受教对象的素质,使所有学生都达到教育目标。课堂评价即在课堂上老师依据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以及本课的教学目的,对学生回答的正确与否作出判断的过程。对学生来说,进行评价不仅是为了确保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不断地为促进个性全面发展而服务。评价语言即在课堂评价中面对学生的应答,老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即兴点评时所做出的相应回应的语言。在这里能否“及时”“恰如其分”对受教者来说至关重要。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实现具体发展目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怎样针对学生随时随刻的闪光点“及时”使用“恰如其分”的语言给予评价,以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无疑是显得相当重要的,因此研究、探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语言的使用,对于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的成败具有重要的意义。
课堂教学评价是达成课程目标的基本手段之一,是一个教育的过程。课堂中师生的互动是直接的,学生对于问题的见解如何,直面教师的评价。在小学生心中老师的话就是真理,就是圣旨,一字千金。我们常听小朋友们的一句口头禅:这是我们老师说的。可见老师的话在小学生心中的地位是多么得重要。因此“及时”、“恰如其分”的评价可以给学生以动力,给学生以智慧,给学生以启迪。这就要求我们面对学生的应答,要用科学的眼光,高屋建瓴,运用“评价”这根杠杆给学生以鼓励,让他们尝到成功的甜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从小培养他们的自主性、主动性和独创性。
在课堂中,教师似乎对评价的重视程度不高,从而忽略了此过程对于小学生的激励作用。小学是孩子们形成自我认知的初级阶段,教师运用鼓励式的语言,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增强自信,不断前进;而机械单调的评价语言会让学生觉得自己没有被老师重视,更不会把评价放在心上。现在教师的评价语言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不管对错都对学生一律地进行肯定,以此来鼓舞学生;二是轻易否定学生,教师头脑中先有一个“模范答案”,只要偏离于自己“模范”的答案,不管有没有道理都会直接否定,甚至有的老师不会听学生讲完就让他坐下。
虽然许多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已经积累了一些课堂教学评价知识,但在教学实践中,仅仅依靠理论知识是不够的。新课改提到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独特性和差异性,教师应该通过运用表情、肢体和语言等方式调动自己的情感,从而对学生进行细致的评价,这样才可以使评价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些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仔细观察,多次使用不同的评价方法,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而考虑。
新课改强调评价要体现三维目标的整合,但是教师对三者的把握不够全面,片面强调其中之一或者两种。尤其是新手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学习成绩和自己的教学计划等,所以忽略了对学生的课堂评价;还有一些老师急于完成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以至于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要多些,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很少。新课标要求课程评价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进行交融、整合,缺一不可,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课堂,但教师恰恰忽视了对过程与方法的评价。
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发展性评价理念,要以发展的眼光全方位关注每一位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给予学生未来发展以期望与指导,让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基于发展性的评价理念,首先,教师的评价要始终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倡导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完美结合。其次,要尊重、正视学生的多元智能,注重评价的多元化。再次,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精彩的课堂离不开精心的准备,所以,要强调预设的重要性。教师在课前特别是备课时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特别是学生情况先行设计课堂评价言语行为。教师不仅要重视有声语言的设计,还要重视体态语的设计。教师只有对各种情况进行预设,才能提高评价言行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只有做足了准备,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坦然面对各种随机问题。
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虽然可以预设,但是更多的是课堂动态生成的,这当中,教师的随意性评价不可避免。但是,教师通过课后的及时反思以及借鉴和请教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能够很大程度上弥补自身评价用语方面的不足。
教师的评价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教师课堂评价用语的运用能力既涉及课堂评价理念和知识,更受制于教师的语言积累和运用能力。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更新课堂评价理念和知识,不断进行语言积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1)全方位、多角度评价。
在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评价中,教师要尊重、正视学生的多元智能。在评价内容方面,除了传统上“德智体美”几方面的发展,还包括学生自我认知、身体运动、心理健康等全方位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全方位、多层次地评价学生,肯定和挖掘学生的多项潜能。在评价角度方面,教师要转变过去更多地以知识与技能的获取为目标的评价方式,建立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一体为目标的评价方式。
(2)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新课程理念提倡以学生为本,将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定位为一种平等民主、互助合作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打破传统的单纯由教师评价学生的单一的课堂评价模式,引入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和学生评价教师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教师的评价语言要能够引导学生倾听他人,学会与他人交流。
(3)注重评价用语艺术。
①激励、导向。教师要使自己的语言具有激励、引导的功能,通过及时的评价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发展。当然,“鼓励赞赏”必须建立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上。新课程提倡对学生要多激励,并不意味着不可以否定、批评。因此在课堂上,小学教师应准确把握评价尺度,研究批评的艺术,以小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真实、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
②具体、准确。为了实现评价的诊断与反馈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评价用语还必须准确、具体。为此我们要做到多用描述性的语言。教育学家布莱克·威廉就提出,有益的教师反馈应该是具体的、描述性的和及时的;提问时多采用开放式问题提问,鼓励学生讲述他们的想法和推理。
③个性、丰富。每一个学生都是性格各异的独特个体,所有孩子的健康全面发展正是新课标所要强调的理念。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个性,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因材施“评”。教师要掌握针对不同学生进行语言评价的表达技巧和策略,根据每个小学生的学习情况、智力水平、性格性别、天赋爱好,用个性鲜明、丰富多变的语言来评价,让课堂教学评价用语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激励和促进作用。
④机智、灵活。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需灵活运用教学机智,随着课堂的生成而灵动变化,将预设性语言和应变性语言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突发情况,把握时机,巧妙应对。
(4)注意语气语调。除注重以上几方面的语言技巧外,还要注意评价时的语气语调,尽可能用温和的语气、亲切的语调进行评价。评价时注意用语调的高低、快慢、升降的变化来更好地表情达意,以商量式的、建议式的口吻给出自己的评价。
(5)发挥体态语功能。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还要讲究体态语的技巧。通过自身表情、目光、手势、身姿等,特别是眼神,配合课堂评价语言,拓宽师生之间信息传递的渠道,传达有声语言无法替代的多种信息,有效发挥体态语补充、丰富和强化有声语言的功能,增强教师评价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6)讲究倾听技巧。课堂评价是一个互动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倾听孩子的话。倾听是最好的尊重、认可和激励。面对开放的课堂、多元的学生反应,教师必须善于倾听,用注视的眼神、变化的表情等体态语以及简短的应答来配合自己的倾听,敏捷快速地捕捉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以欣赏的眼光、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的表现,与学生平等交流。
相关调查显示,在教师职前培养体系中,相关的涉及教师课堂评价方面的课程,如教育学学科课程及见习、实习和微格教学之类的实训课程,在课程内容的设置及执行与实施方面都存在与未来教师所需要的专业实践不相匹配的问题。而涉及教师课堂用语的唯一课程——“教师口语”,课时少,内容却很庞杂,“由普通话语音知识与训练、一般口语交际技能训练和教师职业口语训练三部分构成”。这门课程由于有普通话语音的内容,要求普通话水平必须达到一级的教师才有资格授课,这就决定了教授这门课程的教师大多为汉语言文学背景。教师的学科背景,加上课时紧张,再加上师范生还有普通话过级的压力,就使得“教师口语”课程中“教师职业口语训练”的课时更是少之又少,在一些学校甚至名存实亡。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要求教师具有即兴进行评价的高超的语言能力。能灵活考虑当下各种特殊的语境因素,如学生的性别、性格、学习情况、智力水平,以及课堂表现等,及时选择恰当的词语、句式、语气语调以及体态语等进行应对,而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语言能力并非靠短期的培训就能够得到明显的提高,这一方面能力的培养更多需要教师职前教育体系的支撑。
据一项调查表明,有53%的教师认为自己迫切需要研究评价用语的相关问题,“认为自己曾无意识地想到过评价语言重要性的占24%,从未关注过课堂评价语言的占4%,说明课堂评价用语已经引起了教师的广泛关注,作为教学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师生课堂互动的主要形式,教师评价能力的发展主动性很强;20%的教师认为理想中的评价很难实现,认为自己的评价语言过于简单、效果不明显的占22%,说明仍有相当数量的教师为评价能力的发展感到困惑,需要得到帮助。”
所以,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层应把评价理论和评价语言的内容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和校本研修的重要组成部分,狠抓落实。
量化的指标作为评判的标准不可缺少,否则就失去了评价的依据,所以首先必须建立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其次,教育部门和学校管理层应该把对教师课堂评价的考量纳入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考核中,建立起符合新课标要求,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教师评价考核体系。
教师的课堂评价是教育的隐性力量,这种力量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成长与发展。教师要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不断获取评价技巧与智慧,提高自己的评价能力,这样才有助于促进自己课堂评价语的使用以及学生的发展。
[1]袁月.教师课堂评价语言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以小学语文为例[J].现代交际,2020(05):224+223.
[2]丁淑萍.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有效性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29):151.
[3]刘明昊.小学课堂教师评价语言:问题审视及改进反思[J].课程教学研究,2019(09):41-47.
[4]马兆华.教师课堂评价语言应用中的问题与影响——以小学语文为例[J].教书育人,2019(23):73.
[5]李惠.教师运用课堂评价语言问题及其影响的思考——以小学语文为例[J].学周刊,2019(25):74.
[6]马洪亮.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评价语言运用问题及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2019.
[7]杨一梅.成熟型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激励性评价语言的特点[J].教育观察,2019,8(15):65-66.
[8]孙旭. 小学高段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运用的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9]邵晓冬. 从评价对象入手,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师评价语言的策略[C].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论文集卷三--热点讨论.: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8:54-55.
[10]马洪亮.小学数学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7):230-231.
[11]苏元正,周义化,黄翠蕊,农才健. 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运用的现状与改进策略研究[C]. .《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七卷).: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703-708.
[12]刘奕辰. 语言学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观察研究[D].宁波大学,2018.
[13]李月. 小学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14]田晨曦.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8.
[15]秦倩. 小学数学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课堂评价语言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
[16]孙乐乐. 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