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吴文娟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吴文娟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樊云璐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范思思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何锦婷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彬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淼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吕颖

    环科园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孙芸

    荆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田梦婷

    丁山第二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琳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谢燕华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潇

    徐舍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再闻行知,现于数学——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改革与实践

作者:范思思  日期: 2023-02-17  点击:

  要:“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并且提出了“生活是教育之源的口号”,强化了生活与教育教学之间的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得到应用,而数学本身是一种较为抽象的学科,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鼓励同学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降低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基于此背景,文章将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进行解读,并提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改革与实践策略,希望为小学数学老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建议。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小学数学

一、引言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生活的情境中学习和理解数学”。“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一种教学理论,强调生活对于教育的作用与价值,并且表示教育需要源于生活,而且不能脱离生活而存在。数学一直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理论知识有着枯燥性、抽象性的显著特点,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畏难感,而生活是小学生学习知识与积累经验的重要来源途径,模仿生活实践经验是他们最容易接受的方式,“生活教育”理论很好地遵循了人类思维发展的特征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数学老师需要根据同学们的生活经验和教学目标,因地制宜地开展教学活动,让数学课堂更具有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潜力与主观能动性[1]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解读

陶行知先生作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提出了诸多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为生活化教学的实施与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强化了生活与教育教学之间的关系[2]。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就是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形象性思维比较强,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不仅仅可以让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更有利于降低同学们学习数学的难度,让他们在生活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形等知识,协助他们构建起简单的数学概念,以此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未知与可能,随处都可能运用到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材中有着大量的计算公式和数学思想,“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有利于实现复杂问题精简化、抽象问题形象化的教学目标,进而打造出高效的数学课堂。

三、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改革与实践策略

1.联系学生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生活就是大教材”,从学生的角度而言,把生活教育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同学们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数学知识,初步地在脑海中建立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3]。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需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感受和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如在学习《圆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时,圆是小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元素,数学老师需要借助生活中的素材来揭示“圆”,如生活中常见的汽车轮胎、钟表、矿泉水瓶盖等等,当学生在联想自己的实际生活时,将会对圆的概念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也激发了学生探索圆的兴趣。同时,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相关内容的过程中,我们便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善于发现的眼睛,观察生活中的角,组织他们采取观察和操作的方式了解角的特点,有效地感知角的概念,并在这一过程中,真正地体验到角在生活中的存在和应用。

2.创设生活情境,丰富教学形式

数学教学需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丰富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很好地转变了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营造出有趣的数学课堂,促使学生更加轻松、快乐地学习数学[4]。如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们可以创设分西瓜的生活化情境:在炎热的夏季,小明正准备享受美味的西瓜,这时小红来了,这时小明将西瓜从中间切开,请问两人各吃了一个西瓜的几分之几?这样以生活中实际的案例来创设数学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数学、探讨数学的兴致。所以,数学老师在课堂活动中,需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营造出有趣的教学情境,促使数学教学活动更具有趣味性。

3.体验生活应用,感悟数学价值

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数学老师需要积极地学习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将学生带到生活中去学习数学,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5]。如在学习《三位数乘以两位数》时,我们提出生活化的问题:在植树节带来之际,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学校开展了植树活动,现在学校有师生102人,按照要求每一个老师或者需要植一棵树,而一棵树苗的价格为15元,这次植树活动学校共需要支出的树苗钱是多少?将班级内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小组之间相互讨论交流,从而获取正确的答案,并在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同时还可以很好地增强学生的数学体验。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我们引导学生体验与生活联系紧密的数学应用案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切身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独特价值。

4.布置生活作业,提升教学效果

所谓作业,即是学生在课堂亦或是课下需要完成的练习任务,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在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升教学效果方面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而一些数学教师始终相信“题海战术”的效果,引导学生反复地练习,忽视了作业设计与学生生活之间的关系,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6]。在“生活教育”理念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相关知识时,在学习结束时,我们布置生活化的作业:在黑板上画出一块草地,一只羊被一条绳长1.5米的绳子拴在一根木桩上吃草,羊吃草的范围会呈现出怎样的图形?,这个图形有多大呢?针对在完成作业期间,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便可以大大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动力,很好地巩固了课堂教学效果,而且展现了数学知识的独特魅力,促使学生感到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概念。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性思维的重要学科,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强化了学习与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特别是相对于语文等其他学科而言,数学更偏向于理性化,数学知识比较抽象,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生活教育”理论的解读与应用,为小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活力。作为新时期的小学数学老师,需要认识到“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与价值,并注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改革与实践应用,让他们在提升学习效果的同时,培养和增强自身的生活意识,从而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为课堂教学增添趣味。

参考文献:

[1]李力.生活化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69):76-78.

[2]孙洁.生活即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与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4):76-77.

[3]胡苗苗.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0):86-87.

[4]解玲兰.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1(04):94.

[5]陈梦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1(01):46.

[6]唐可.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教育生活化策略的思考[J].名师在线,2020(32):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