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对于小学数学课堂实践的研究,教育家们一直在探索,一直在改革。他们所研究的方向非常宽广,包括学生的各个方面,同时也涵盖了老师的各个方向。
教师课堂语言按照学生接受信号为表标志,分为很多种。本文将着重口语方面进行探究,探究在口语的基础上,基于教师的教学,探究课堂提问的各个方面。
从以教师为主导者的活动出发,探究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主要是在现当代教育教学中,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类型等,将课堂提问与艺术结合,基于前人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现状,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实施策略。最主要的研究是基于自身的课堂实践,全面的发现发展了解课堂,了解学生。更加真实、有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
信息的传递对所有生物来说都是交流的必要手段。就现在来说,最有效、直接的信息交流的工具就是语言,语言促进人类快速的、高效的发展。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对语言的各方面要求也是越来越严格。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活动--教育,对语言的要求也是精益求精。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语言对于课堂来说至关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语言有以下特点。
1.科学性
教师的语言中有着特定的教学信息。在运用专业术语时,一定要谨慎严密,运用不当就会引起科学性错误,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一定要有概括性与针对性,积极向上,避免不恰当的语言,科学的进行评价;语言要有逻辑性,顺应学生身心科学的发展。
2.趣味性
指教学语言能够吸引学生。游戏是每个孩子都具备的,一切具有趣味性的活动,对学生来说都是没有抵抗力的,同样,趣味性的语言,对于孩子课堂中注意力的提升,是很大的诱惑。
3.启发性
指教师的语言能够触动孩子,让学生积极地发展,学习知识。启发性对语言的要求就会更深刻,对学生的各个方面都有暗示与引导。第四,简明性,教师的语言要言简意赅、简单明了、直击重点。一堂课,时间是有限的,并且从学生的心理研究来看,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对教师的语言也是巨大的考验,如果教师语言啰嗦繁杂,不仅教学任务不能完成,还会造成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倦怠。
语言的艺术源于它的灵活性、创造性与情感性,课堂的主要交流通道和媒介就是语言,课堂语言重要的点睛之笔就是提问,艺术性的提问能带给学生启发、感染和参与的热情。
教师课堂提问的问题,都是在了解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后,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进行严密的编排的,有一句话说得好,计划赶不上变化,可能大部分同学的思绪都跟着老师引导,不排除必然有个别同学从其他方向考虑,这也是个体差异的表现,所以在教学中易出现生成性的问题,这种生成性的教学问题,考验了教师的应变能力,也给教育带来了可贵的教育契机和资源。
孩子们无时无刻都想去探索未知的世界,感受奇妙事情的发生。有些课堂学生踊跃回答问题,有的课堂却死气沉沉。对于高年级来说,课堂更加需要游戏,而观察到的大部分都是“严肃”的讲授,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书中,《班级联欢会》这一节深深的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小学阶段,无论高段、中段还是低段,好奇心都是非常饱满的。重难点如何克服?教师就要用创造出各种办法来与学生一同探索,在游戏提问中,一定要注意相应的技巧,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创设不同难度、不同形式的问题,开发学生的智力,更增添了学习的乐趣,对课堂提问艺术性的体现毋庸置疑。
课堂提问的精髓在于教师语调的变化,不同的语调饱含着不同情感。现阶段,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的练习都需要老师进行读题,平淡的情感读题与加上重读语调去读题,学生做题的情况大不相同。生活处处是奥秘,奥秘时时在身旁。有效的课堂提问,将各个方面融会贯通,凝聚于课堂中,有效的课堂提问,将教师语言的艺术性发挥的淋漓尽致
1.充分备课
备课是教学的首步,做出教学设计方案(教案),在教案的引导下有助于展开教学。教案的教学过程是基于课标、教材和受教者情况及自身经验的一种“预设”,根据经验分析,教师的课堂提问占据着重要的组成部分。
首先,必须明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分析教材,明确一堂课在这一章的地位,了解与小学其他年级知识的连接。第二,教学过程中所有的提问,都不能忽略的记录下来,包括“对不对”、“是不是”这样的提问,严格按照学生思维的发展、问题难易程度的阶梯性与其他因素的影响来严格创设问题,将教案最大程度的进行完善,做到心中有数。
教案将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所要达到预先设定的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但是并不是说每一个提问都包含于教案中,学生的创造力远远大于教师的预设能力,临时插入问题,或是减少相应的提问都是教师必备的教学素质。
2.同伴研讨
集体备课、重难点研讨、听课评课等都是一种教学交流,不同时间进行不同活动,研讨包括课堂提问的形式、问题的层次、教师的语言情感等各个方面。认真记录所出现的问题,每一个都进行优化,请教其他教师,探索更加适宜的方法,不断练习提问,在探讨中修改,提升问题的有效性,将艺术贯穿在课堂提问中。
3.学生反馈法
课堂提问的对象是学生,对于所提出的问题体会最深刻,学生的反馈是教师对课堂提问效果最直接的体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情,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向,根据学生课堂的表现,来反思自己准备的课堂提问是否适宜。
学生心理的活动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整体的动向,注意学生对所提出问题的反应来进行适当的调节,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问题语言的精准性,关乎着学生思考的动向,影响着整个课堂发展的趋势。因此教师必须时刻注意学生的反馈,根据学生的反馈将有效提问向着最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改善。
4.微格教学
高科技在教学中的应用现在已经相当普及,微格教学是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利用小型的课堂教学,把这种教学过程设置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教师根据片段视频将自己的课堂提问进行观察,提取自己所有的真实课堂所提出的问题,与自己预设课堂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对比。课堂提问的效果,可以观察孩子各方面的反应,包括回答的答案、面部表情、其他孩子的反应,与教师在提问中的互动等方面,进行整体的分析。
5.自我反思
课堂的状态,教师是有深刻体会的。回忆学生是否按照自己问题预设的方向回答,对于所提出的不同层次的问题,学生举手的积极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程度等方面。不仅仅自己能够找到本身的问题所在,对于自己发现的问题、同伴提出的建议,都应该进行深究,调整问题的形式,修改问题的问法等,并且可以进行同课异构,探索出最适宜学生接受的课堂提问。
本节课选自苏教版五级上册中的《认识公顷》一课:
(2)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学生回忆说一说。互相比划面积单位1cm2,1dm2,1m2有多大
问;你知道教室的地面有多大吗?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学校的占地面积有多大?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2)指名小组代表提出问题,教师归纳收集问题并板书记录。(预设问题:①1公顷实际有多少平方米?②1公顷相当于我家住房面积的几倍呢?③1公顷比学校操场大吗?大多少呢?……,)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丰富,都想了解“公顷”的具体含义和有多大,其实这些问题的背后都与“一公顷”有多大有着直接的联系,下
(1)认识公顷的含义谈话:100米有多长?你能结合实际说一说吗?想象一下,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指出:这样大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2)1公顷有多少平方米呢?先独立算一算,再与同桌交流。得出:1公顷=10000平方米。
这个提问将学生的思绪进行了规整,有助于学生系统的看待事物。分析水平提问;整体认识公顷。综合水平提问;根据学生年龄发展的特点,让学生支撑在具体实物上,更加直观的认识公顷的真是单位与面积感觉。感受生活图片中的公顷,复习了新知,体现了生活中有数学。
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评价水平提问;在孩子爱游戏的天性下,将游戏与知识结合,调动学生积极性,查漏补缺。这道题把公顷与生活案例结合。利用游戏将整节课的知识串在一起,将整个课堂做了规整,体系明了。在头脑中提取出对公顷特点的认识,闭上双眼,学生更加专注。
教学片段选自笔者亲身教学实践,教学中所存在的瑕疵,是需要从反思中找出,深刻体会,科学的改正。将重点从课堂提问入手,重新认识自己教学过程,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整堂课课堂反应强烈,气氛活跃,在巩固阶段与小结阶段,学生的表现反馈出对知识掌握的相对不错,整节课教学过程,做到了重点突出,应用不同的方法突破课堂难点。整个环节预设的相对全面,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出现了预想不到的问题,在初探面积单位上的公顷时,学生参与度太高,使课堂纪律有些乱,在口号与学生结合方面有待提高。
1.课堂提问的原则
本堂课的每一个提问都有其特殊的意义,目的性明确;不同难点,不同形式解决,课堂提问贴合重难点,对学生疑惑的地方,都有针对性的提问。整堂课努力的将主导者还给学生,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开拓,在提问中暗含启发性;教学环节紧密联系,课堂提问依靠着教学环节有秩序的进行,课堂提问层次感清晰,逻辑性强烈;问题难度适合学生年龄的发展,努力让学生从这一最近发展区过渡到下一发展区,题目难易程度适中,符合适度性原则。
2.有效提问类型
开始的导入环节,就是知识性的提问,回忆上一学期学过的面积单位,从大脑中对知识进行提取;进入了理解水平提问,学生慢慢探索公顷的概念;在应用水平提问基础上,学生开始寻找其他面积单位,并自己动手摸一摸感受,认识这些公顷。
3.课堂提问的艺术性
提问时感情到位,教师积极性极高,对于问题的提问,肢体、表情配合的到位;对于问题的设置形式多样,语言具有创造性;课堂提问的灵活性较高,对于学生的反应能及时给出反应,不足之处是提问时语音整体过高,抑扬顿挫的音调没有调节好,会加大学生躁动的可能性。
有效的课堂提问牵引着高效的教学过程,学生不是木头人,他们都有自己不同的发展过程,个人有个人的思想,还会随着整个课堂的发展融入自身体会到的别致的情感。教师也应教学相长,教师是也是从学生的历程过来的,大多数成年人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看课堂,熟不知,我们也是在经过长时间的磨砺才有这样的体会,因此要将自己当成“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适当的换位思考,并从高于学生的角度整体规划、设计问题。教师准备的课堂提问是主干,不能包含整个枝条,因此不能不加改变的进行提问,要随时根据课堂的进程、学生的反应等因素进行调整与改变,根据情境的变化改变不一样的情感。这就是课堂提问的艺术,教师将灵活性、创造性与情感性弥漫在整个课堂,经过不断地磨课,让课堂“活”了起来。
[1]张亚明.对小学教师课堂提问现象的分析与评判[D].西北师范大学教,2012.
[2]贾云玲.小学课堂提问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3]徐瑞.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表现及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4]王建.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1.
[5]易庆祺.浅议小学生课堂提问的心理分析及提问能力培养[J].2014.
[6]刘厚雪.探析小学生课堂提问的心理分析及提问能力培养对策.2015
[7]吴雅萍.小学生面对课堂提问的心理反应的调查报告[J].《调查与分析》
[8]孙波.提高小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质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9]马光.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方法分析[J].小学科学.下半月刊
[10]商雨丽.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方法之我见[J],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