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吴文娟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吴文娟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樊云璐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范思思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何锦婷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彬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淼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吕颖

    环科园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孙芸

    荆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田梦婷

    丁山第二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琳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谢燕华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潇

    徐舍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俭”而不“简” 浅谈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作者:刘淼  日期: 2022-08-29  点击:

“俭”而不“简”  浅谈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宜兴市第二实验小学   刘淼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逐步深入实施,刻意追求形式之风存在于不少的数学课堂,使得数学教学极具“观赏性”,显示出一派“喜人”的景象。课件制作精美学生配合完美……但这样的课堂,重在形式,而忽视了课堂教学内容,失去了原有的数学课堂真实。面对这一情况,我不禁有一种“让数学课堂‘返璞归真’”之感。返璞归真并不是纯粹的简单和简化,相反,它是一种更为深广的丰富,在去繁就简的同时,保留并凸显了事物本身的经典内核。

 

关键词数学课堂;简约;有效

 

追求有效的数学课堂应是“简约而不简单”。“简约”并不是纯粹的简单和简化,相反,它是一种更为深广的丰富,在去繁就简的同时,保留并凸显了事物本身的经典内核。“简约”既表达了数学学科的本质特征,又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内在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教育生活,数学课堂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实现着“生活”“艺术”“数学”“教学”(儿童)四重意义的和谐统一,其中,儿童是中心,数学是本位,教师是核心。因此,简约数学教学应该成为数学教师在掌握了数学自身发展规律和儿童数学学习规律后的自觉追求,是对数学课堂教学的理性回归。数学课堂在简洁清晰中只有达到教学艺术的高度,实现了充分显现教师个人的独特风格和教育理解,彰显儿童的学习活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才是真正的简约教学。这也是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要求。

 

一、情境的创设应简明有效

数学情境是联系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纽带,是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桥梁,而情境创设的目的不但要能够很好地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还要能紧紧围绕着“数学”的核心问题,并能促使学生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活动。因此,一个好的数学情境,一定蕴涵着丰富的数学内容和数学思想。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事实证明,有些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并没有起到促进有效教学的作用。

由此可见,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注意讲究实效,一件短小的事、几个有思考的问题、一次操作、一次实践活动等都会唤起学生参与的热情,激发他们的思维。情境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而不是为了营造表面的热闹而“作秀”。

例如,在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上课伊始,教师请座号是6 的倍数的同学举起右手,请座号是4的倍数的同学举起左手。这时,教师设疑:“怎么有4 个同学的两只手都举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如此创设的情境既简单有效,又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一举两得。

又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新课伊时就出示2.4÷0.12直奔主题,教师接着问:你能尝试自己解决吗?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行!老师期待大家惊人的发现!寥寥数语中,激发学生产生对自我、对同伴挑战的勇气与欲望。这也是一种情景创设,它更直接,更有效,更简洁明了。我们要清楚创设情景的目的是要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激情,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学习活动的实效性。

 

二、环节的设计应简约朴实

学习应是快乐的事,因为只有建立在快乐之上的东西才有可能永远不过期;学习也应是简单的事,因为只有简单的东西才更容易被人接受。数学课就该让学生觉得快乐而简单。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服务者、引导者,我们没有必要将教学环节设计得如“峰峦叠嶂”,也没有必要设置许多的学习障碍或陷阱让学生去钻。要知道学生是单纯的,试想:他们怎么可能在老师精心安排的复杂、玄奥的教学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地“化险为夷”呢?常此以往,学生定会不堪重负,他们的探究精神也定会在这样的“折腾”中被磨蚀掉。为此,我们应当明确:教学设计是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服务的,教学环节的设计应当简约而朴实。

如: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时,首先出示这样一组算式:

 

 

引导学生观察:被除数与除数分别与每组的第一个式子比较,认真观察被除数和除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然后让学生分别算出三组每个算式的商,根据商将所有算式分成两类:第一组合第二组分为一类,商不变,依然是3”;第三组分为另一类,商变了,不再都是“3”。再观察什么情况下商不变,将商不变的算式分成两类:一类是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一个相同的数;另一类是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对比一下商变了的算式,结合商不变的规律,自己试着组织语言来概括商不变的性质就是水到渠成之事。这样的环节设计清晰明了,每一步,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悦,简单而不纷繁,简约却又充实,体现了更好地为学生服务的宗旨。

 

三、语言的表达应简明精练

数学学科本身就缺少生动的因素,它没有催人泪下的情感,没有优美动人的诗句,所以教师语言的作用就日益凸显,它调控着数学课堂。因此,教师上课不能啰嗦。

⑴课堂用语要准确。教学语言的科学性是教学内容科学性的重要保证。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会碰到大量的概念,数学概念中的每个“字”“词”都有特定的内涵,都直接关系到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使用。这就要求教师运用准确、清晰的数学教学语言进行概括与表述。

⑵叙述要精炼。教师的语言在讲究科学性的前提下,还要做到清晰简明。莎士比亚说过“简洁是智慧的表现”。教学语言的简洁是教学的必要,教师要善于通过自己精炼的语言把复杂的问题讲明白,把抽象的问题讲具体,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例:《圆的面积》练习课教学片断

教师出示习题:用一根31.4米长的绳子,在草地上围出一个平面图形,怎样围面积最大?

1:平面图形我们学过的太多了,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形。

2:要使围成的图形面积最大,三角形和梯形肯定不划算,因为计算它们的面积都要除以2。

师:若围成平行四边形呢?    

4:也不行,因为S平行四边形=底×高,若以一条边为底,那么这条底上对应的高一定比这一条边短,这样所得的面积肯定比同底的长方形小。

5:看来只能考虑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   

师:有道理,在这三种平面图形中,你估计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互相讨论讨论!

这个案例中教师组织了学生进行了智慧型的对话,很快排除了几种面积较小的图形的可能性,将目标锁定在三种图形上。再通过进一步放手让学生去讨论,学生很快在对话交流中发现了规律。出乎意料的是,学生还发现了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长、宽的米数越接近面积就越大这一规律。

我认为教师的课堂提问要做到切口适量,具有数学含量,提一些看似简单却能揭示规律的有价值的问题。教师更要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对话,利用集体的智慧,取长补短,更要在学生回答出现偏差时及时地引导,学会与学生思维交流。这样既能让学生经历规律的生成过程,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概括性。

 

教学手段的选择应简单实用

近年来在一些公开课和观摩课中课堂上动辄就运用声但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时有些教师只顾及媒体运用视觉上的效果忽视对教材知识的整体把握及媒体运用的实效和价值实际上教学手段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我们应从实效的原则出发才是最可行的很多教师用简朴常规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却把学生引进充满奇趣的数学世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考使学生身心愉悦那才是我们一线教师追求的目标像数学名师华应龙老师一把剪刀一张纸条出神入化教学莫比乌斯带”,一题三变深入浅出演绎孙子定理”;特级教师黄爱华老师以俄罗斯方块”“平移接力两个游戏串就平移教学”,这些都是堪称简约的经典例证他们都用非常简单的教学手段有效地串联好每个知识点使知识趋于整合使学生对知识点作到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有位教师在教学分数的意义课堂中他只用了几幅苹果图进行了教学却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课始从分1 个苹果的旧知开始再到分8 个苹果12 个苹果通过三次分苹果”,引导学生在一变”(总数量三不变”(平均分的份数4”,表示的份数1”,使用的分数的对比和概括中突出了分数的本质课堂中教师运用简单的教学手段演绎了分数的意义丰富的知识内涵使分数的相关知识在课中得到有机的整合学生学得既深刻又轻松

因此,教师对于课件的使用要适时适度,要达到“最简单的教学手段,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的目的;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使用,使教学手段整体优化。

 

五、选择课堂作业要精简

所谓精选数学作业题,就是教师根据教学进度,从课本和练习册中,把作业题选精,或教师有针对性地自行设计数学作业题,使学生通过做这些作业题得到所期望的发展,而且练得恰到好处。认真多做数学题,确有提高数学成绩之效。但凭“题海”取胜,负担过重,事倍功半。而数学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掌握知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这就决定了数学作业不能过滥,更不能简单地以熟求巧,而必须精选,这也是减负的重要手段。

1. 选择的作业题目要难易适度,有利于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2. 在考试前后,不要用超量作业来“应试”,不要以某些试题叫学生反复演练以求高分。否则,得到的是难以挽回的损失。

3. 要重视典型习题的练习。评析学生的作业时,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尊自信。对待作业中的错误,要善于发现不成熟的解答或解法中所蕴含的思维火花,并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支持。正确运用例题或作业题目的变式练习,以利突出“双基”的本质。

4. 要充分发挥学生作业对新旧知识的整合作用。简约不简单,说到底是在教学中尽量排除一些形式的、不必要的、闲散的东西,最大限度地追求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总之,追寻数学课堂教学的“简约”,并不是彻底否定原有的教学而另起炉灶,并不是脱离教学的一般原理而重新建构,而是应该凭借已有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以先进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思想为指导,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调整、提升。因此,要达到简约而不简单的教学境界,大多数要经历一个“不简约”的过程,因为缺乏足够经验的我们只有经历繁复、琐碎、丰盈,才知道如何去取舍、筛选、提炼。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简约、轻松、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