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的根本目的是要让教育回归本源,使学生享受到真正有质量的教育,让学生健康全面发展。而落实到教师该如何转变教育教学行为,做好落实“双减”的“加”“减”法呢?教师们的压力很大,无论从理念层面,还是技术层面,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将更多。践行“双减”,我是从立足自身,抓实课堂,因材施教这三方面做起的。
一、加速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化发展迫在眉睫,教师必须迅速地由传统的“”教书匠“转变为"专家型”“教育家” 型教师。熟悉课程理念、课程标准,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以及如何让学生学的更好的学习方法。做到“两基两全”, 在教授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基本能力,面对全体学生使他们全面发展。
教育家波斯那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研讨,把感性认识上长为理性思维的过程。作为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效反思要求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行为,方式,方法,决策以及结果进行全面审视和分析,检查得失,权衡利弊,系统总结。将“教”与“思”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效能。在教学实践中,成长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对教师来说,都是财富,课后将这些宝贵的财富及时进行分析、整理,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再来指导实践,就可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增强教学效果的有效性,不断提高教学的效益。
二、抓实课堂高效化设计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更要让他们明白为什么是这样,作为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思考如何设计自己的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1、启发激趣,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中最为活泼、最为现实的成分。有了兴趣,还会萌发创新意识,而在创新过程中产生的无穷无尽的兴趣,又再次促进创新。兴趣越大,学习的效率就越高。
2、质疑交流,让课堂变得有理有趣。
教师要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要学,学习的效果肯定也会提高。
3、提倡“合作”,让课堂变得融洽愉悦。
合作学习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生群体这种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当好导师,及时起点拨导向的作用。
4、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课堂变得丰富直观。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三、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
充分利用“因材施教”教学原则,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有的放矢地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彻底抛弃“一刀切”,实行分层次教学。在布置作业上要注意分层,遵循“最近发展区”原则,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总而言之,“双减政策” 是国家针对教育提出的利好政策,作为教师应该深入贯彻其思想意识,践行到位;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教育专业化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