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育逐渐回归本真和实质的背景下,生命教育成为当前非常热门的一个教育课题。小学数学担当着启蒙教育的重任和期望,不能以教会学生单纯的计算能力作为根本教学目的,还应教会学生在数学的世界里展开生命的思考,明白做人的道理和准则。数学教学应该融入生命教学理念,以学生的生命体验为重要教学依据,在数学课堂上开展对学生情感意志、感悟体验和个性人格的引导培养,构筑生命化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生命教育;小学数学;理念
1 引言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应积极转变理念,从原本以培育学生数学知识为首要目标向关注学生的发展转变,。小学数学应该努力为学生创造发展的空间和时间,追求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以培养学生的一般数学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态度、情感为主要目标。只有将这种理念融入到数学课堂中,才能够渗透生命教育的意义,才能绽放生命精彩,打造优质小学数学课堂。
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意义
在教育理论和实践科学化发展的背景下,各学科教育开始转变风向标,从传统的偏重学科知识传授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开始追求多元化的育人目标。数学教师应该立足前沿的教育科学和理论,打开教学视界,积极挖掘数学教育的深层教育价值,在教好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所需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也应积极关注数学学科的隐性层面——学生数学情感和态度的变化和发展。只有引导学生关注数学符号背后的价值,他们才能真正地构建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知欲望,并通过数学学习感悟做事、做人的道理,学会与人共处,为终身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做的就是将课堂上失落的灵魂——自主还给学生,让学生拥有生命发展的主动权,拥有自我选择和决定的部分权利,使数学教育关注学生的精神卫生,注入成长的气息,承载生命的灵动[1]。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生命的关怀,他们才能够体验数学教育的实质,在数学课堂上不断深化生命意识,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健康的成长。
3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
3.1 巧妙融入生命教育理念
小学生是一个个充满活力和想象力的鲜活生命体,是义务教育的起点,也是义务教育的归宿。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数学课堂中融入生命教育理念,用温暖的教育教化学生,润物无声。用情去教导,用心去授课,积极推动打造融洽的课堂互动交流氛围,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亲密互动,达到情感交融的境界。小学生是现实生动的具有丰富创造力的生命体,教师应尊重学生追求健康和主动发展的权利,从而让数学课堂绽放生命精彩。也就是说,数学课堂授课,可以成为师生共有的重要的生命经历,可以成为师生情感交通的良好场所[2]。在数学课堂中融入生命意识,既构建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也要营造安全和谐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强烈感情,才能焕发真正的生命活力。
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思考如何营造更加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传统的师生关系即是教师讲台上教,学生课桌上学,在教师眼里,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体,师生关系逐渐僵化。基于此,数学课堂上,教师在教好理论内容的同时,不应局限于理论知识教学,可以通过联想或者开展多姿多彩的实践活动丰富数学教学形式,同时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数学教师和数学课堂的强烈情感。比如,在“左和右”教学中,数学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目标可以设定为“引导学生遵守社会公德,人行横道靠右走”。在质量单位的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感受物体的具体质量时,可以进一步告诉学生:“每人丢下1克垃圾很轻,但是一千人每人都丢下1克垃圾,那就有1千克,就会给清洁工造成很重的负担。”告诉学生爱护环境,讲究卫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3.2 解读数学课堂生命价值
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生命教育并不排斥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形成。生命化的数学课堂中,小学生是一个个正在蓬勃发展的生命体,具有一定的内在发展潜力。通过生命化数学课堂,小学生的这些潜力可以得到有效激发和培育,从而促进学生综合数学能力的提高,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又可以将数学能力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从而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具体来说,以这些潜能发展而成的能力有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操作能力、思考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需要实践的沉淀和积累[3]。数学课堂教学融入生命教育意义的关键在于有效调动学生内在学习驱动力,拓宽学生的心理空间,使他们形成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例如,在教授几何课程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些美丽的几何图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观赏。然后指导学生亲自动手体验,感受图形的变化和运动,从而加深学生对旋转、平移、轴对称等基本几何图形概念的认识,有效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和理解能力。之后还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几何旋转、平移、轴对称的图案设计,提升他们的设计能力、团队意识和想象能力。这样,一堂课的学习后,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实现了生命课堂的教学价值。
3.3 激活数学课堂生命体验
很多数学知识和原理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实践,将生活经验融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活化学生的生命体验,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基于此,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发挥善于联想的品质,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体验,有针对性地构建具有一定还原性的生活背景,则可以实现生活经验和数学理论的有效对接。生命化的数学课堂,离不开蕴含丰富生活经验的知识内容,要求教师在充分尊重和利用学生生活经验的前提下创造性地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活化学生的生命体验[4]。
在教师的有效组织和运用下,学生杂乱粗浅的生活经验能够优化成丰富的数学经验和系统的数学原理。这种生命化的数学课堂融入了学生的生活现实,走进了学生的现实世界和心灵,培育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对数学课堂的期待,丰富了学生的生命色彩[5]。例如,在教授年月日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根据自己认知的年月日做出阐述。有的学生会回答从昨天早上7点起床到今天7点就是一日;这个月的15号到下个月的15号就是一个月;从去年我过生日那天开始到今年我的生日就是一年。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阐释了他们印象中的年月日,然后教师再进行合理的引导,即可以加工成为有用的数学生活经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审视周围生活经验,形成主动的将数学理论原理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从而自然地在数学和学生的生命历程间建立起紧密的纽带。
4 结语
小学数学教育应该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应有发展,即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意识,推动数学知识的扩展深化,也关注学生内心情感和人格的发展。在数学课堂中融入生命教育理念,积极进行相应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是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变革的重要方向。打造生命化的数学课堂,既要积极融入生命教学理念,也要体现生命教学价值,更要融入学生生活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打造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化小学数学课堂,绽放生命的精彩。
参考文献:
[1]沈建清.构建数学生命课堂的思考与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 (6).
[2]王忠平.小学数学课堂融入生命教育法浅析[J].新课程小学,2012,(7).
[3]林大贤.浅析生命化教育视角下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建构[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4).
[4]丁阿娜. 基于生命化教育观的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学构思[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 29(021):154-155.
[5]刘桂芹, 马洪斌. 让数学课堂闪耀着生命光彩——生命教育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讨[J]. 江苏教育研究, 2004, 000(002):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