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差异化策略探究
【摘要】家庭作业是学校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与实施,学业负担逐渐从成为了社会与家长关注的热点话题,而学业负担背后所关乎的主要是家庭作业的设计问题。教师如果不能合理、有效的布置家庭作业,将导致作业无法发挥其自身价值,甚至出现反作用。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数学作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指出了教师实现家庭作业差异化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差异化
引言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在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等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但是在家庭作业领域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当前,社会对于家庭作业的评价相对比较负面,部分家长认为家庭作业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传统的标准化数学家庭作业已经不再适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实现小学生数学家庭作业差异化已经成为了必然的趋势。
一、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数学作业布置忽视学生差异性
教师对小学数学作业功能的认识与定位直接影响着家庭作业设计。当前,大多数小学生数学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偏重与知识巩固,缺少以学生为本的意识。虽然有少部分教师已经认识到家庭作业功能的多样性,但是针对数学家庭作业进行差异化设计的还相对较少。教师在进行数学家庭作业布置的过程中,很少让学生了解作业设置的目的,导致大多数学生仅仅是按照老师要求完成作业,由此反映出教师缺乏对作业有效性与差异性的考量,忽视了学生才是数学家庭作业的主要对象。
(二)数学作业布置缺乏难度统筹
作业难度是衡量数学作业量的隐性指标,对小学数学教师作业布置情况进行调查克制,小学生的作业量相对于国家政策来讲出于较多的状态中。部分数学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量过多,缺乏对于作业难度的统筹工作。一份相同的家庭作业对于不同的小学生来讲属于难度与数量不相统筹的家庭作业,所带来的结果是学生完成作业所用时间并不相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
(三)作业难度忽视学生个性发展
当前,只有少部分教师认识到要基于学情进行数学家庭作业难度设计,仍有大部分教师依旧采用统一布置作业的方式。部分教师已经认识到数学作业的难度已经超出了部分学生的接受范围,导致这些学生无法自主对家庭作业进行处理,也就无法促进这部分学生思维的深化。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学生容易出现抄袭、拖拉、厌倦等方面的问题,更加无法发挥作业的促进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在作业难度方面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的针对性,主要是由于教师并未明确学生个体差异性。
(四)作业布置忽视学生学习兴趣
家庭作业需要通过恰当的作业形式进行呈现,在形式选择、设计方面不仅要结合作业具体内容,而且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功底、学习风格、气质类型等个性差异。当前,大多数的小学数学教师是以书面作业为主要的家庭作业形式,作业类型相对比较单一,缺乏与小学生活泼好动、具体形象思维相契合的口头作业、动手实操类作业的设计。此外,作业内容主要来源于教科书课后习题、配套练习册、教学辅助资料等,虽然来源比较广泛,但是数学教师是家庭作业的设计者与决定者,学生在家庭作业中的参与感相对较低,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实现差异化的价值
(一)纠正传统的统一化家庭作业思维定式
一直以来,家庭作业尤其是数学家庭作业的布置过程中,教师更多的将关注集中在作业布置的内容方面,将作业视为是课堂学习内容的重复与强化,忽视了对学情的了解与考虑。基于学情进行家庭作业差异化,能够让教师有意识的发挥家庭作业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功能。依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差异化的数学作业布置,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学习内容,纠正当前数学家庭作业布置中传统的统一化家庭作业思维定式。
(二)满足学生对作业关注个性差异发展的需要
数学教师在进行家庭作业布置的过程中,过多的强调知识技能的被动训练,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数学家庭作业布置的过程中要做到“因人而异”,让不同的学生能够在家庭作业中获得做大限度的提升,这也是作业差异化所具备的最大价值。差异化的数学家庭作业要尊重学生在学情方面的差异,并且有意识的利用学生学情激发其对家庭作业的兴趣,更好的满足小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的差异化设计有利于改进教师、家长及社会传统家庭作业的观念,摆脱学生忙于家庭作业却“勤而无功”的困境,充分发挥家庭作业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功能
(三)为小学数学教师设计差异性家庭作业提供参考
家庭作业是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必须得到教师的关注与重视。实现数学家庭作业差异化,需要教师在教育理念、经验、能力等方面进行整合与提升,使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更加规范化,并为小学数学教师设计差异化家庭作业提供参考。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家庭作业时,能充分理解学生差异,注重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实践性,设计难易不同层次的作业,让不同层次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作业提供差异化作业设计参考,真正达到让学生“吃得饱”,又要让学生“吃的了”的作业设计目标,提高家庭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三、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差异化的策略
(一)实现作业量与难度的分层设计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家庭作业设计的过程中,要针对作业量与作业难度进行分层设计,主要的措施包括:首先,统筹数学家庭作业量与作业难度。教师要能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分层练习设计,围绕作业量和作业难度两个核心变量进行统筹考量,通过增减作业量、调整作业难度来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在设计中要设有梯度,为每个学生探求知识提供较大的空间和较多的机会,做到优等生能够不因简单地重复而厌倦,中等生能够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学困生能摆脱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境。其次,平衡作业难度。教师平衡作业难度可遵循“巩固性练习—变式练习—拓展练习”的差异化模式:优等生进行拓展性练习,中等生尝试进行变式练习,后进生以巩固性练习为主。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等级的作业设计,有充分的作业选择权,教师做到尽可能使学生都有机会通过分层作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对家庭作业类型进行多维设计
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他们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做到既要尊重学生生活经验,又要尊重学生内在个性,为重视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寻找支点。多维作业设计策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选取合适的作业目标。多维作业就是根据学生的多元智能对家庭作业进行分类设计,教师了解学生多种智能基础上充分利用和发挥学生的运动智能、自然观察智能、音乐智能等设置不同作业类型的差异化数学家庭作业。但并不是所有的数学家庭作业都能根据学生的多元智能进行设计,首先教师需要选取合适的作业设计目标,一般数学概念理解作业可以设置成学生能够利用自己多元智能的多维作业。另一方面遵从适度有效原则。选取合适的作业目标后,设计过程中要遵从适度有效的原则。多维作业在设计过程中要更加注重顺应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多角度、多方位、多需求的设计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调动学生的作业投入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和自主意识。在数学作业设计中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遵从适度而有效的原则,增添数学作业设计的“人情味”。
(三)对作业进行自选和自主设计
教师要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采取差异化布置的方法,设计自选或自主作业,让学生根据本节的课堂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自主设计数学家庭作业。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便有选择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从“怕老师留作业”变为“学生自己给自己设计作业”、“学生互留作业”、“学生给教师留作业”。通过这样的自主作业设计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了知识,而且对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建构,使数学能力获得提升。以预习作业设计为例,设计多选择的分层预习卡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协调发展的空间。教师要按量力性原则进行因材施教,让后进生以巩固基础知识为作业目标,中等生以强化基本技能为作业目标,学优生以优化知识结构为作业目标。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作业,让学生根据自身易错知识点和数学学习基础自主设计数学家庭作业。
结语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每一次数学作业差异化设计可以看做是量的积累,而在差异化作业设计理念和方式的不断改进过程中,学生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的过程则是质的飞跃。差异化在尊重学生个性需要的基础上,学生个性得到张扬,能力得到培养,去认知、建构个体心目中的数学王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董小菡. 基于学情的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差异化的设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2]姚梦婷.数学课堂实施差异化教学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4):77.
[3]焦成运.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多元化设计的策略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8(04):77-78.
[4]杨海峰.小学数学课堂作业的问题及对策——基于镇江市某区小学数学课堂作业的调查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7(32):68-74.
[5]郭梦娜. 基于学习风格的小学数学差异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
[6]求永千.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多元化设计思考[J].教书育人,2017(07):54-55.
[7]余承杰.高效课堂下初中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的差异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19):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