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吴文娟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吴文娟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樊云璐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范思思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何锦婷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彬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淼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吕颖

    环科园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孙芸

    荆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田梦婷

    丁山第二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琳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谢燕华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潇

    徐舍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基于数据:疫情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积极视角

作者:张潇  日期: 2022-06-27  点击:

基于数据:疫情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积极视角

江苏省宜兴市徐舍小学   张潇

【摘要】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战役”中,学生们虽然足不出户,却心系疫情,时时刻刻在网络媒体中关注相关信息。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学生“躬身入局”,引导学生用数学化得眼光看待疫情。如何将疫情背景下的数学生活化教学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并让学生感受到战“疫”中发扬的崇高精神?本文就将以上问题展开一些课堂实践,并做总结和反思。

【关键词】 数据;数学生活化;疫情背景

华罗庚曾说过;“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将生活化教学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这就需要在我们在教学中做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将学生熟悉的蕴含着数学知知识的生活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1]培养学生疫情背景下的数学眼光,让其身临极具生活气息的数学课堂,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身边就有数学,达到师生数学教和学相得益彰的效果。

一、“数”说疫情,感悟数据中蕴含的生活价值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但学生往往不能以数学化的眼光来看待和处理。各个媒体每天都有报道疫情数据,可以引导四年级的学生加深理解“大数的认识”,通过对数据的“读”、“写”、“估”,体验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价值。

例如:材料一:截止目前(5月6日),全球范围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累计确诊3658680人,现有确诊2221915人,累计治愈11811499人,累计死亡255266人。教师先让学生读一读材料其中的数据,再写成以“万”作为单位的数,最后改写成整万数。

材料二:截止目前,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累计确诊84407人,现有确诊543人,累计治愈79221人,累计死亡4643人。重复以上的步骤,读一读,写一写,改一改。通过以上的教学流程,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数据出发,自主开展观察、分析的过程,数据在学生眼中一目了然,辨别起来也就更方便简洁。同学们通过材料一与材料二的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我国疫情防控工作方面成果斐然。

因此,将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带入课堂,让学生在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中,亲自探索、观察、对比、总结,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现实世界”。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的感悟、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

二、整理数据,了解统计图背后的生活呈现

面对每天变化的大数据,如何才能够把零散的数据结构化,获得有效信息呢?数据离不开整理,合理选用统计图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尝试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等方式表达数据。出示今日媒体实时数据,让学生依据各个统计图的特点选择并且绘制合适的统计图。(如图一、图二、图三)

 

图一                                      图二

 

            图三

 

在数学课堂的实际操作中,学生们一步一步感悟到统计图各自的优势及作用:想看一目了然看出数据的多少就该选用条形统计图(图一),想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用折线统计图(图二),想看构成占比就用扇形统计图(图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充分感受到了统计图在疫情数据统计中的应用,体会到的数学的实际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分析整理数据、选择和决策的能力,让学生在体验数学推理意义的同时,逐步形成新时代少年特有的创新意识。

与此同时,学生们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也需要进一步培养其发现统计图背后的意义。课堂上可以不断追问:哪些因素引起了数据的波动?今后疫情将如何发展?国家还会相继推出哪些决策?我们的生活会因此出现哪些改变?通过回看疫情发展过程,学生能够发现由于“潜伏期”“确诊方式”“治疗流程”等原因,疫情初期确认人数增长缓慢,随着返程人数增加,人流流动加大,感染人数会迅速增加,可喜的是随着“延期开学”“居家办公”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感染人数增长减缓。我国现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境外输入占相当大的比重,我国仍需提高警惕,严格口岸防控,隔离防控非常重要。

三、运用数据,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相关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要积极地联系生活、贴近生活,建立数学与生活联系的桥梁,使学生能够通过所学内容,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逐步形成数学思维,做到学以致用。

例如设计以下练习:

例一“温馨隔离房”:为有效控制疫情的传播,现需设计隔离房,为节约材料,还要保证使用的空间尽可能大,我们将隔离房设计为如下样式.按这样的设计,一个完整的隔离房,至少需要多少立方米的空间?

 

 

“温馨隔离房”中,学生们变身设计师,设计圆锥型顶尖临时帐篷,将帐篷的空间看成是有圆柱和圆锥两部分构成的,从而计算帐篷的空间大小。把数学教学活动变成学生的“思维体操”,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强化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融会贯通,让学生在身边的资源中找寻和运用数学

例二“小小防疫员”;同学们进行消毒喷洒的消毒液瓶子的底面周长是18.84cm,高是21cm,瓶盖处忽略不计。每瓶最多可以装多少消毒液?

 

 

                 

“小小防疫员”中,学生们化身消毒防疫员,巧妙运用圆锥的相关知识解决消毒液的容积的问题。由此可见,巧用身边资源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认识数学知识锻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的能力,让数学所学服务于学生生活需要,让思想运用融入学生生活中,同时反过来让生活经验服务数学学习,夯实学习基础。这一系列活动融于数学,又不仅仅是数学,对学生而言,更像是一次身临其境为身处疫情一线人员的助威和呐喊,一份为祖国共同加油的自豪和荣耀!数学作业的构建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开发学生数学思维等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3],因此教师要将数学生活化的作业的构建作为教学研究中的重点内容。

四、基于数据,领略生活中大数据的魅力

数学课堂教学要紧扣学生已有知识点和紧密联系生活,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和数学问题生活化的相辅相成。数学课堂以学生每天进入校门都要扫“锡康码”为一个切入点。以无锡为例,为了做到精准防控疫情,其背后的“锡康码”功不可没。“锡康码”按照不同的风险级别,对人群分类管理,动态生成红。黄、绿三色健康码。它的颜色不会一成不变,是因为后台会根据每人每日健康申报信息和大数据分析动态调整。大数据实施精准决策,有效防控,以最快的速度逐一落实。让学生感受到大数据背后的力量。大数据必定是未来的大趋势,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疫”期间,在困难面前,科学看疫情,数学就是如此有趣丰富。尊重学生的实际发展,尊重学生的思维模式,数学课程标准的综合运用中指出:“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数学信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尝试独立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是数学,此次疫情就是很好的素材。学生在数学的发现中,不断探究学习,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吕春生.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分析[J].名师在线,2020(02):42-43.

[2]  蔡敦红.培智数学以“生活化”来提高课堂效率 [J]. 华夏教 师 ,2013(04):51-52.

[3] 刘景标 . 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 [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05(12):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