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教育局等九部门关于做好2025年职业教育活动周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展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成果,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2025年5月9日,江苏省陶都中等专业学校精心策划并承办了“运河非遗之旅——陶都站”活动,无锡市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宜兴市教育局、无锡市研学旅行和职业体验联盟、学校的相关领导以及地方企业代表出席了本次活动。
壹 四站联动:展现非遗职教立体图景
本次活动以“寻根—溯源—对话—传承”为主线,串联起陶都非遗与职教融合的生动图景:第一站“寻根”前墅龙窑,这座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紫砂龙窑,不仅是陶都千年窑火的“活化石”,也是学校实践教学的“流动课堂”;第二站“溯源”顾景舟旧居,“壶艺泰斗”顾景舟先生“千锤百炼出精品”的工匠精神,早已融入学校人才培养的基因,成为新时代技能学子的精神灯塔;第三站“对话”陶二厂,这座承载着陶都工业记忆的遗产地,解锁了传统工艺与现代产业的融合密码;第四站“传承”在校园,走进校内名家工坊,见证“产业学院+名家工坊”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育人成果。四站行程层层递进,既让非遗文脉在实地探访中清晰可触,更让职教赋能非遗传承的实践路径愈发鲜明。
贰 交流研讨:共探非遗职教融合路径
陶都中专党委书记许朝晖致辞,代表学校向来宾致谢,并指出本次活动既是一场触摸历史肌理的非遗寻根之旅,更是一次探索职业教育与传统文化共生共长的时代之约。他表示,学校将以《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为指引,依托"产业学院+名家工坊"模式,将紫砂技艺等非遗项目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持续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支撑和智力支持。
陶都中专副校长华顺方作《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名家工坊”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专题成果展示。学生工作处主任杨卫国代表学校进行了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工作方案论证,并组织各方代表研讨非遗文化传承平台建设工作。
宜兴市教育局职社科负责人吴俊峰讲话,肯定了学校在非遗与职教融合中的探索,认为其为区域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并建议进一步强化产教深度融合,推动非遗技艺与现代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无锡市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辛望旦总结,强调本次活动不仅立体呈现了"产业学院+名家工坊"的育人成果,提升了职教品牌辨识度,更通过区域资源整合,为非遗研学平台建设提供了创新思路,期待学校继续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构建非遗传承与职教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叁 未来展望:书写非遗职教崭新篇章
作为职业教育与非遗文化的双重载体,陶都中专将继续秉持"以陶载文,以技传人"的办学理念,持续完善"教联体"人才培养机制,推动非遗技艺走进课堂、工匠精神融入校园,为运河非遗传承注入职教力量,在文化根脉与产业未来的双向奔赴中,书写职业教育与非遗文化共生共长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