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4-03-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数学活动:脚印测量师(量的比较)
一、设计意图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基于中班幼儿对测量的兴趣,本次活动创设“帮小动物布置新家”的生活化情境,通过用不同动物的脚印测量房间、家具等真实物体,引导幼儿在动手操作中理解自然测量的核心经验(如首尾相接、工具差异),感知数学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的实际价值。活动以递进式的探究环节,支持幼儿从“发现问题”到“迁移应用”,培养观察、比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渗透“工具选择影响结果”的科学思维。
二、活动目标
1. 感知不同测量工具(动物脚印)的特性,理解首尾相接的测量方法。
2. 能用脚印工具测量生活中的物体长度,并记录、比较数据。
3. 体验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成就感,萌发合作探究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认识常见动物脚印,有过用积木测量桌子的经验。 知道“搬家”需要摆放家具的生活常识。
2.物质准备:情境材料:动物玩偶(小熊、小兔、小鸭)及对应的大、中、小号脚印贴纸(带背胶)。仿真“动物新家”场景(泡沫板房间模型,标注不同区域如“客厅”“卧室”)。测量对象:迷你家具(纸板小床、沙发、桌子,长度分别为20cm/30cm/40cm)。真实生活物品(书包柜、自然角花盆等,贴有“需要测量”标签)。工具材料:可撕贴脚印测量条(每组3种动物脚印)、记录表(贴家具图片的表格)。
四、活动过程
(一)情境启动——小动物的烦恼
1. 问题导入:
师出示动物玩偶和房间模型:“小熊、小兔、小鸭搬新家啦!它们想买新家具,但不知道房间能放下多大的床和沙发,怎么办呢?”
幼儿讨论:“可以用尺子量!”“用脚印试试!”
2. 关键提问:
师:“小动物说它们的脚印就是‘天然尺子’,怎么用脚印测量房间的大小呢?”
师小结:“今天我们来当‘脚印测量师’,帮小动物量一量房间和家具,选出最合适的尺寸!”
(二)探究体验——第一次测量(15分钟)
1. 自由尝试:量一量小床
提供小床(20cm)和三种脚印贴纸(小熊最大,小鸭最小),幼儿分组尝试测量:“用不同动物的脚印贴纸贴满小床,记录每种脚印需要贴几个。”
教师提问:“为什么小熊的脚印贴得少,小鸭的脚印贴得多?”
“怎样贴才能让脚印既不重叠也不留缝隙?”(引出首尾相接)
2. 分享发现:各组展示记录表,师用统计表汇总数据,提问:
“如果小兔想买这张床,用谁的脚印测量最方便?为什么?”
师小结:“原来脚印越大,测量次数就越少。测量时要像排队一样,一个接一个对齐!”
(三)挑战升级——量量我的家
1. 任务卡挑战:每组抽取任务卡(如“测量客厅长度”“量沙发和桌子的差距”),用指定脚印工具完成:“请用小熊的脚印量客厅,小鸭的脚印量沙发,比一比谁的任务完成得又快又准!”
教师支持:引导幼儿在房间模型上标记起点和终点。对测量结果有争议的小组,用实物投影仪集体验证。
2. 问题解决:
师提问:“小鸭的脚印太小,测量客厅用了30次,数起来好麻烦!有什么好办法?”
师小结:“遇到大物体时,用大工具更省力,这就是聪明的测量师!”
(四)生活联结——数学真有用(10分钟)
1. 真实场景迁移:
引导幼儿用脚印贴纸测量班级物品(书包柜、花盆等):
“找一找班里还有什么需要测量?试试用脚印贴纸当尺子!”
2. 情感升华:
师:“今天我们用脚印帮小动物解决了大问题!生活中还有哪里需要测量?”
师总结:“数学就像神奇的魔法,能把‘长短’‘大小’变成准确的数字。下次装修新家,你们都可以当爸爸妈妈的小帮手啦!”
五、活动延伸
1. 家庭任务:发放“脚印测量尺”手工材料包,亲子合作测量门、冰箱等,制作“我家测量地图”。
2. 区域游戏:建构区增设“家具设计师”角色,用积木搭建后,以脚印测量并标注尺寸。
3. 户外拓展:开展“幼儿园探秘”活动,用树枝、石子等自然物测量滑梯长度、大树粗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