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4-03-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一、说教材设计意图:
绘本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以绘本为载体开展创意美术活动,不仅能促进语言领域和艺术领域的有机融合,而且对幼儿的审美能力、想象创造力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选择绘本作为欣赏载体开展美术活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中明确提出:教师应该创设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水墨画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具有独特的表现风格。由于水墨画必须使用特定的笔墨,作画技法比较复杂,我们在思考如何选择一种方式,幼儿既能在欣赏中感受水墨画的自由写意,又能激发幼儿大胆创作?绘本《漏》架起了幼儿与水墨之间的桥梁。故事中跌宕起伏的情节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稚拙的形象、水墨的浓淡变化,以及夸张、洒脱的绘画形式,使幼儿感受到水墨画的艺术魅力,为幼儿后续天马行空的创作做铺垫。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结合教材内容,我拟定以下目标:
1.观察绘本中“漏”的各种形象,并运用水墨的形式大胆表现“漏”。
2.乐意使用滴管、毛笔画画,体验借形想象的乐趣。
三、说活动重难点:
一个活动最能体现活动目标的部分便是活动的重难点部分,如果抓住重点就能使整个活动的进程有的放矢,从而合理地安排活动时间及顺序。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在于幼儿通过观察“漏”并运用水墨大胆表现“漏”。通过绘本欣赏,引发幼儿观察、思考:“漏”是什么?卷舌王、大脚怪……每个幼儿心中都有独特的属于自己的“漏”,它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和最原始的创作热情。
四、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达成活动目标,帮助幼儿有效学习而进行的,充分的课前准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了可能性。我先用第一课时引导幼儿欣赏水墨画大师吴冠中、齐白石的作品。了解了中国水墨画的特点,尝试不同的运笔方法。第二课时根据活动的需要,我提供绘本故事ppt、宣卡纸、滴管、毛笔、浓淡墨汁、眼睛贴纸、纸巾等材料,辅助幼儿创作,以达成活动目标。
五、说活动过程:
整个教学活动分为四个部分:一、讲述故事,引发猜想。二、观察图片,想象讲述。三、幼儿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四、展示作品,欣赏评价。
1.讲述故事,引发猜想
通过出示绘本封面、绘本故事中老虎和小偷慌张逃窜的图片,引发幼儿猜想。在猜猜说说的过程中,拓展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引发他们对活动的兴趣。
2.观察图片,想象讲述
观察各种各样的“漏”。让幼儿说一说哪个“漏”最厉害,厉害在哪里,猜一猜“漏”的名字。通过教师提示“漏”的名字,让幼儿感知“漏”的名字和它的特征有关。鼓励幼儿想象各种各样的“漏”,激发幼儿创作欲望。在这里,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拓展幼儿的思维,幼儿只有观察领悟透彻了,才能为后面的想象创作打下良好基础。
3.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教师利用关键性提问引导幼儿观察“漏”的身体、四肢,并提供两种材料、创作手段来支持幼儿创作“漏”的身体:一种是用粗毛笔侧锋画身体、一种是用滴管吸墨汁滴画漏的身体,幼儿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创作;“漏”身上的花纹和四肢可以用细毛笔蘸浓墨勾画。而绘本中“漏”的形象为幼儿提供了无声的示范,可以让幼儿创作出不同形状的“漏”。教师不要过多干预幼儿的创作。
4.展示作品,欣赏讲评
在展示幼儿作品、评价过程中,我运用幼儿自评、互评、师评三种评价方式,引导幼儿说说作品“漏”。你的“漏”叫什么名字?有什么本领?是怎样把老虎和小偷吓跑的?你觉得哪个“漏”最厉害?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谁的“漏”比它更厉害?厉害在哪里?幼儿在展示与交流的过程中再次感受到水墨画的魅力,也在同伴的认可中体会到了成就感。活动结尾再次回归绘本,让幼儿体会到民间故事的诙谐幽默,给幼儿的创作赋予了情感。
整个美术活动不拘泥于具体的形象,不干预画什么内容,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下,幼儿的创作大胆自然、酣畅淋漓。也让我们充分相信幼儿具有无限的潜能。幼儿笔下创造出的“漏”自然天成,形态万千,既有水墨画特有的魅力,又表达了自我感受,真正创作出了属于自己的水墨画。
最后,我想说的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选对了绘本,采用合适的策略,孩子就会带给我们满满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