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史颖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史颖

    宜兴市融创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黄钰斐

    未知

    加入时间:2024-03-25

  • 程曦

    环科园中心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高岚

    新街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高竹云

    宜兴市进修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黄惠平

    新庄小学附属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芮秋瑾

    官林第二实验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沈英惠

    宜兴市融创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沈志超

    新庄小学附属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汤斯阳

    东氿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群

    鲸塘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章莉

    官林实验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唯一

    城南实小附幼

    加入时间:2022-05-25

  • 左梓杰

    徐舍中心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2022.10以观察为导向的幼儿园角色游戏指导策略

作者:汤斯阳  日期: 2022-11-30  点击:

我们知道,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以及幼儿发展水平和兴趣,有目的地将活动室相对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投放相应的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对于我们老师而言,区域活动的观察和指导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在活动过程中,我们需要认真观察、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态度和策略进行有效的指导。但是,由于区域活动的指导更多倾向于临时性、现场性的特点,使得我们在指导时进入了许多误区:

1.为了让幼儿更自由地游戏,我们的指导变得少量,有时甚至不指导。

2.老师与幼儿一起游戏时,纯粹成了幼儿的伙伴,忘记了自己还有组织、指导的身份,忽视了对其他区域的指导。

3.在幼儿游戏中,老师过多干预、管理过严。

4.缺乏深入观察,并常常伴随着这样一些提问,如:“你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然后应该怎么做呢?”等等。打断幼儿的思路,限制其自由发挥。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指导区域活动呢? 

    一、观察是首要

教师作为幼儿游戏的观察者,通过对幼儿游戏的观察,可以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为游戏指导提供依据,同时为教育教学提供依据,从而能够本质的认识孩子。那么何为观察?即对儿童游戏行为的观看、倾听与感受。在观察中,我们尽量以自然观察为主,不打扰孩子自然的行为过程,孩子的游戏过程需要老师的支持、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老师可以在任意的情况下提供帮助。如果没有好的游戏观察,就妄论好的游戏指导。然而在游戏观察中,我们常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1.无目的地看,即“无视”。

2.有目的地看,但没看全,即“弱视”。

3.只看到表面的行为,未深入探析,即“浅视”。

4.只看一次,即“短视”。

5.不能深入解读,也不能导引操作,即“偏视”。

那么,老师们在游戏中应该看些什么?

首先,我们看孩子是否在“真游戏”。孩子的想法天真、简单,只要是他们认为好玩的,最后会自然生成游戏,他们还会选择自己的玩伴、材料、玩法等,然而如果是我们老师提前去设定与要求的,那就不是孩子们真心想玩的了。当孩子们沉浸在自己想玩的游戏中时,常常表现得积极主动、情绪欢愉、行动专注,甚至不想再做其他。当我们再试着去观察时就会发现,孩子们几乎是不自觉地转换他们的游戏伙伴、内容、过程等。其次,我们看孩子是否在“真成长”。游戏时幼儿独特的学习,老师需要十分注意地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自由探索、自由体验、自然交往、自主成长,在游戏中积累经验,并在语言、沟通、策略学习、等待、情绪管理等方面不断发展。最后,我们要善于把握时机,根据游戏生成内容,进行判断与取舍,在充分观察孩子行为的基础上寻机点拨,及时介入,给予孩子支持。

二、介入要正效

华爱华教授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中指出:“如果你的介入是通过观察,在顺应幼儿游戏意愿的前提下支持并推进幼儿游戏的发展,就是‘正效介入’。如果你的介入干扰和转移了幼儿自己的游戏,使幼儿的行为变得被动而无趣,那么这个介入就是‘负效介入’。”正效介入的前提就是顺应孩子的游戏意愿,有效地支持幼儿的游戏。大班儿童游戏经验相当丰富,在游戏中能主动地反映多种多样的生活经验;游戏主题新颖,内容丰富,角色也不再单一;喜欢与同伴一起游戏,能按照自己的意愿主动选择并有计划地进行游戏;也逐渐学会在游戏中自己解决问题。角色游戏是幼儿一日生活中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班角色游戏是指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的兴趣,在模仿的基础上创设更多与现实生活高相关的场景和游戏的情境,在情景再现的基础上,能创造性地玩。

下面我就以大班角色游戏为切入点,结合大班儿童游戏的特点、平时在班内的观察记录、外出的学习心得等,浅谈一些我的思考与尝试。

(一)游戏介入法

“花仙子餐厅”内,三位服务员一会儿四处张望,一会儿摆弄餐具,原来是因为顾客越来越少了。此时,我班的轩轩自称是“广告公司”的员工,愿意给“花仙子餐厅”做宣传。只见轩轩开口就喊:“快来呀,大减价,餐厅推出新菜啦!”可是喊了一会儿还是没顾客,可见他的宣传经验已过于贫乏,对顾客毫无吸引力。于是,我扮演了一位上门应聘的小吃店服务员,和他们一起商量“宣传”的方法。经过大家共同的协商,我们决定请三位服务员自己设计绘制海报,然后请两位服务员做“促销员”,拿着海报到处宣传,这个办法果然吸引了许多顾客,餐厅的生意渐渐好起来了。

基于对幼儿游戏的观察,在这个游戏中,我以游戏的角色介入,成为幼儿游戏的伙伴,不把自己当作权威,不以我自己的想法左右幼儿,而是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较有效地推动了游戏的发展。虽然这个介入的行为很简单,但顺应了孩子们的游戏意愿,使孩子们的游戏行为更加深入,游戏内容也进一步扩展。所以,这样的介入方式是正效的。

(二)材料提供法

刚开张不久的奶茶铺吸引了不少的顾客光顾,奶茶铺里一片热热闹闹。不过没几周生意就冷清了下来,于是我默默地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原来是其中有少数顾客不想喝奶茶了,想换换口味喝果汁。我想,是否该给奶茶铺提供一台榨汁机呢?于是,我拿着一侧开口的大果汁瓶,扮成推销员上门推销。刚开始我问丁丁(奶茶铺的工作人员):“请问,你需要榨汁机吗?”丁丁可能对我的问题还没反应过来,瞪大了眼睛看着我,于是我又重复了一遍:“我是卖榨汁机的,你需要榨汁机吗?”我边说边演示给他:“就像这样,把水果放进榨汁机,拧一下开关,过一会儿果汁就榨出来了,很方便的。你们店里需要吗?买一个吧。”丁丁果然说:“那就买一个吧。”“那安装在哪呢?”我询问丁丁。“就这儿吧!”他指了一下旁边的柜子。不一会儿,陆陆续续地有顾客被榨汁机吸引,到奶茶铺来买奶茶或果汁。从此,每次只要有顾客光顾,工作人员都会问:“请问你需要喝奶茶还是果汁呢?”鲜榨果汁满足了顾客们的需求,奶茶铺的生意也好了很多。

在这个游戏过程中,我通过观察,采用了添加材料介入的方法,推动了游戏情节的发展。在游戏中,我使用了废旧物品,促进了幼儿在游戏中的创新能力的养成,并帮助他们进一步完善和迁移经验,提高游戏的水平。这样的介入方式理应是正效的。

(三)语言指导法

我班有一名幼儿,一到玩游戏时就显得无所事事,宁愿坐在座位上,以至于班级里其他幼儿游戏时也是甚少关注他。这一天玩游戏时,他又开始这看看那看看。我走到他面前问他:“你愿意和老师到处转转吗?”他看了我一会儿,然后点点头。“那我们一起去餐厅吃点东西好不好?”他想了一会儿,点了点头。我们来到了餐厅,服务员问我们要点什么,我为了能让他融入游戏,同时也为了让其他小朋友能关注到他,就说“这是我的好朋友,就让他先点吧。”然后把菜单递到了他面前,他看着我没有说话,我告诉他:“你想吃什么就点吧,这里的东西很好吃。”他翻了两遍菜谱,还是没说话,我也没有催他,说:“不急,慢慢点,点你自己想吃的就行。”翻到第三遍时,他指了指鸡翅,又看了看我。我就对服务员说:“我和他一样想吃鸡翅,就来两对吧。”一会儿上菜了,我拿起了鸡翅就开始“啃”,他也拿起来开始“啃”。我还问他:“好吃吗?”他说:“好吃。”吃完后,我说:“吃完啦!我还想去书店看会儿书呢,我们一起去吧,好吗?”他点头表示同意后,我们来到了图书区,我拿了一本书对他说:“我们一起看书吧,这本书挺好玩的。”他就和我坐在一起看起了书。

在这一次的游戏中,我面对这样的孩子运用了语言介入的方法,让他和我一起游戏,这样既提高了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愿望,带领他进入了游戏的情景,又促进他与其他幼儿的交往,让他参与到游戏中,并获得满足感、成就感。并且,每一次的游戏前,我都通过提问了解到孩子的真实想法,尊重了他的自主意愿,这样在指导游戏时也会更有效、正效。

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何种介入方式,教师的正效介入都必须建立在对幼儿行为的细致观察之上。教师必须了解孩子们的游戏意愿,对区域活动的观察和指导要注意用“心”和“行”——用心观察,用行指导。这样才能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真正有效地支持并推进幼儿的游戏,让孩子真正成为区域活动的主人。

三、环境创设不能少

游戏环境的创设包括物质环境(操作材料)和心理环境(只是经验)。活动区最重要的就是创造能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大胆操作、大胆探索的环境,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而在角色游戏中,我们也不可忽略环境的重要。









㈠环境的独特而富有情趣性

幼儿对于富有新意的环境总是表现出特别的情感,孩子们对于新奇的事物,都想去看看、摸摸、碰碰、问问。如:到大班下学期时,我们明显观察到孩子们对理发店兴趣缺缺,经过一番“装修”,我们在理发店里又添置了一些好看的服装、头饰等,并在墙上张贴了一些“装扮小经验”。面对这一改变,孩子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女孩子们更是十分积极,理发店的生意渐渐地又开始变得火爆。

㈡空间的安全性、方便性与活动时间相对自由性

在设置区域时,我们首先要考虑到安排的场地空间是否安全、便于自由选择,同时利于相互间的交往。是否感到压抑,区域之间是否会互相干扰,能否保证光线、色彩、温度、湿度、通风等条件,物品摆放的位置是否合适,活动中的材料对于幼儿是否安全等。我班的角色游戏区分布在窗边、走廊,活动空间比较大,且活动起来方便不拥挤。走廊上,我们设置了餐厅,每一次餐厅的顾客都很多,只在教室里空间就会很拥挤,走廊上通风、采光好,空间的开放,既便于幼儿自由安全进出,又要增加了相互间的交往。

㈢材料的多元化、低结构

对于

教师必须了解孩子们的游戏意愿,对区域活动的观察和指导要注意用“心”和“行”——用心观察,用行指导。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游戏中,孩子们可以找到无穷的乐趣,在享受乐趣的同时,也丰富了自身的生活经验,得到了锻炼。我们只有不断去完善孩子游戏的“天地”,让孩子们在自己的“天空”中翱翔,健康快乐的成长,这样才能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真正有效地支持并推进幼儿的游戏,让孩子真正成为区域活动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