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史颖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史颖

    宜兴市融创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黄钰斐

    未知

    加入时间:2024-03-25

  • 程曦

    环科园中心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高岚

    新街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高竹云

    宜兴市进修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黄惠平

    新庄小学附属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芮秋瑾

    官林第二实验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沈英惠

    宜兴市融创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沈志超

    新庄小学附属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汤斯阳

    东氿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群

    鲸塘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章莉

    官林实验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唯一

    城南实小附幼

    加入时间:2022-05-25

  • 左梓杰

    徐舍中心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热点交流

走出“围墙”,快乐成长:让教育回归生活与游戏

作者:朱唯一  日期: 2025-03-04  点击:

利用空暇时间我阅读了《“生活化、游戏化”幼儿园课程》这本书,书中的理念与实践案例让我对现代幼儿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不仅让我重新审视了教育的本质,也让我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对儿童天性的尊重与支持。通过生活化与游戏化的课程设计,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与成长,让教育回归其最自然的状态。

一、课程设计的核心:生活化与游戏化。

书中强调,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应以生活化和游戏化为核心。生活化课程将教育与孩子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让孩子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游戏化课程则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孩子的兴趣与探索欲望。这两种方式不仅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也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然而,任何课程模式都有其长处与不足。在借鉴其他幼儿园的成功经验时,我们必须结合自身实际,避免盲目“追风”。例如,书中提到的“几种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给了我很大启发,特别是如何将活动区域设计得更加生活化,以及如何生成适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目标”的活动。这些内容提醒我们,课程设计不应局限于固定的模式,而应根据孩子的兴趣、需求和发展水平灵活调整。

二、突破“围墙”:让教育回归自然与社会。

书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帮孩子的眼睛越过围墙。”这不仅意味着教师要突破自身思想定势的“围墙”,也意味着教师要带领孩子走出生活中的“围墙”。对幼儿来说,世界充满了新奇与未知:路边的小蚂蚁、草地上的西瓜虫、雨后的彩虹、街上来往的行人……无一不是他们好奇的焦点和兴奋的来源。

然而,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孩子们往往被限制在教室的“围墙”之内,失去了与自然和社会直接接触的机会。这种脱离真实情境的教育,不仅难以激发孩子的兴趣,也无法帮助他们建立对世界的全面认知。因此,教师应更多地带领孩子走出“围墙”,融入自然和社会,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去发现、去探索、去学习。例如,我们可以让孩子体验皮肤触水、触泥的感觉;穿上雨衣,聆听雨的声音,感受雨滴打在身上的触感,观察雨水落地时的奇特效果……这些真实的体验远比课堂上的讲解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三、教师的角色转变:从权威到支持者。

在生活化与游戏化的课程中,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倾听者、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师的任务是“解放孩子的双手、大脑、眼睛、嘴巴和空间”,给他们思考、动手、表达的机会,让他们通过讨论、质疑、交流,围绕问题展开辩论。

这种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智慧。教师不仅要观察孩子的行为,还要理解他们的需求与兴趣;不仅要设计丰富的活动,还要在活动中灵活调整策略;不仅要回应孩子的问题,还要启发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例如,当孩子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教师不应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提问或提供材料,引导他们自己寻找解决方案。这种支持性的教育方式,不仅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也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育的终极目标: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生活化与游戏化的课程设计,其终极目标是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孩子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探索者与发现者。他们通过亲身体验与互动,建构自己对世界的理解;通过游戏与活动,发展自己的兴趣与能力。

这种教育模式不仅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也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在未来的社会中,知识的更新速度将越来越快,单纯的知识传授已无法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只有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帮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应对各种挑战。

五、结语:让教育回归本质。

通过阅读《“生活化、游戏化”幼儿园课程》,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本质不是灌输知识,而是支持孩子的自然成长。生活化与游戏化的课程设计,正是对这一理念的最好诠释。作为教育者,我们应突破“围墙”的限制,带领孩子走进自然与社会,让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与成长。

让我们用爱与智慧,陪伴孩子们在生活与游戏的旅程中,发现世界的美好,体验成长的快乐。让教育回归其最自然的状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绽放属于他们的独特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