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4-03-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这句话不仅是教育理念,更是一种从事教育的决心。老话说:“鞋子舒不舒服,脚最知道。”多么浅显而深刻的道理。
“孩子就是那只有感受、有使命、有需求的脚,教育者就是给这样的脚造鞋的人。我们要造出适合孩子的教育,要忘我地感受孩子、了解孩子、研究教育,使我们成为有感受力、尊重孩子需要、能力高超的制鞋人。”尊重孩子,每一个活动的设计,每一个课程的开展都尊重孩子的发展和需要。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做孩子成长路上聪明的引领者。凡是孩子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该选择信任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评判、去解决。允许孩子犯错误,让孩子在失败中自己总结经验教训,犯错误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教师只有做个有心人,充分发挥幼儿自主能力,适时指导,让幼儿成为最好的“自己”幼儿才能快乐健康的成长。
读完这本书后我懂得了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品性、天赋不一样,成长环境不一样。试想,如果我能静下心来不急于催促,细心地观察他们的情绪,了解他们的需要,允许他们一时的遗忘或是突然出现的小错误,给他们多花几分钟去做准备又有何不可?教育的过程,很多时候需要我们沉下心来耐心、静心地去观察孩子,去沟通与理解,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教育要适于孩子,并不是说适于普遍意义上的孩子的群体,而是具体到每一个孩子的个体。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就相当于造鞋的工人,造一双合适一个人的鞋子较为简单,造一堆鞋子也简单,但要让全班的小脚丫都穿着舒服,那可就是一件大难事了。
只有让每个孩子的脚都穿得舒服,才能踏踏实实地在地上走、跑、跳。教育需要促进每个孩子的成长,所选用的策略和方法就不能是适合于一群人的,因此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根据孩子不同的能力水平给出不同的教学方案,给孩子穿合适的鞋子,让他们脚踏实地向前走。
“合脚”是说教育要适合孩子。鞋小了,束缚过多,脚就容易受伤,每走一步都会让人苦不堪言。鞋大了,空间太多,走起路来又不跟脚,人就容易摔跤。因此鞋匠要做出合脚的鞋子,就需要充分了解脚的大小、形状,知道脚的需要和感受。
随着孩子们慢慢长大,他们的身体也在发生着变化,孩子们的脚在不断长大,码数也在增大。同理,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们需要的能力、知识也在不停地改变。比如在建构区,小班时要求孩子需要学会平铺和垒高,到了中班就需要孩子学会架空和围封。在学习绘画时,小班的幼儿只需要学会简单的线描画,如直线,曲线等,到了中班就需要他们学会运用图形组合方法,表现物体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
因此教育应该具有发展的前瞻性和多样化,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对孩子进行更适合的、具有促进作用的教学,满足孩子不同阶段的需要。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是灵活的、贴切的、多元的,依据孩子的需要,为他们打造各式各样的“鞋子”。作为“鞋匠”的我们,还要努力营造“平和自然、充满关爱、温馨平等”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们才能茁壮成长。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鞋子好不好,脚说了算。教育是否适合孩子发展?孩子说了算。任何权威的、专业的、备受推崇的教育方法如果孩子不适应、不领情,你也只能弃之如敝履。我们要认真地观察和倾听孩子,反思自身的教育方式,做好孩子奔跑前辅助的手杖,让鞋子不断地贴合每一双成长的小脚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