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教育者,首先要做“读书人”——始于读,发于思,成于行。近日,我们共读了《和孩子们一起高质量的成长》。书中通过五个专题,聚焦什么是课程,如何基于儿童的兴趣、需要、能力建设课程,如何用课程支持幼儿高质量地生活,如何通过课程给予幼儿更多学习与发展的机会,促进幼儿高质量地成长。
一、阅读的“侧重化”
书中专题三“以儿童为中心的户外课程如何开展”,与官幼的课题研究、课程高相关,于是我仔细阅读了这个章节的内容,受益匪浅。这个章节中阐述了户外环境的课程价值以及户外课程环境建设的原则。第123页的图表“适合任何学校的户外教室”,为我们系统得罗列了户外可以充分利用的资源,比我们之前梳理的要详细许多且更加系统分类了。
此外书中还对户外课程的分类:户外运动性活动、户外表现性活动、户外探索性活动。户外运动性活动:自主性运动游戏、规则性运动游戏、体能锻炼获得、体育教学活动。户外表现性游戏:户外角色游戏、户外表演游戏、户外建构游戏、户外涂鸦游戏。户外探索性活动:户外种植活动、户外饲养活动、自然探究活动、户外沙水泥巴游戏。在介绍以上每项活动中,举了很多例子来说明这项内容可以包含哪些活动,为我们一线教师开展活动,目标更加明确。
二、解惑的“具象化”
游戏的优化不仅是环境的改造,更核心的是《指南》的落实和儿童的发展,这有赖于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在该章节中,具体引用了无锡市立人幼儿园的“循环+模块的户外体育活动”案例,详细阅读后,我将其中提到的材料提供和资源利用的方式,也进行了梳理。具体就是“一低、两可、三多、四化”的原则,积极探寻各种互动策略,指向幼儿核心经验的发展。
一低:“低结构材料”无规定玩法、无具体形象特征的材料,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随意组合,并一物多用,给予幼儿更大的创造空间、更多的想象探索。两可:可移动、可组合材料。可移动:材料可移动可变化。可组合:幼儿根据需要选择材料,进行不同的组合搭配。“看得见、拿得到、放得回。”
三多:多种类、多数量、多层次。四化:目标化、自然化、生活化、适宜化。目标化:各阶段幼儿运动发展目标;支持各领域核心经验的获得与发展。与案例中“预设关键经验”呼应。自然化:与季节产生的物品关联;周围就地取材的环境材料。生活化:与认知经验关联:常见于身边生活;常有普遍性。适宜化:根据幼儿需求设置和灵活调整;适宜本园;低碳节约。
另外案例中也提到了教师的观察和分析的方式方法,而且书中提到的“回顾活动:将各个场地上真实开展的活动用一张网络图方式汇集起来”,这样可以直观展示一学期在这个场地上分别开展了哪些活动,这些活动与预设之间有哪些变化?另外也可以“回顾资源”,这个方式很好,一方面能在期末和老师们一起梳理,另一方面,也会成为我们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
“观察”是帮助教师解密童心的有效途径。观察是一种艺术,记录是一种语言,分析是一种能力,引导是一种智慧。而对于案例中提到户外教师观察、评价,阅读完此书后,也找了其他更多关于“户外活动”的书刊,关于“教师的观察”获得了以下收获:
1.扫描观察:解码游戏环境
(1)解码幼儿游戏场地设定的合理性。户外儿童游戏场地位置的选择应充分体现游戏活动的特点,儿童游戏空间的设计首先要考虑场地的功能分区设计,可以满足不同年龄儿童的各自需求,满足儿童对不同活动内容的需求,又可以使他们的游戏活动互不干扰。场地的分区,按年龄组分,可分为幼儿活动区、学龄前儿童活动区和学龄儿童活动区;按游戏方式来分,可分为玩耍区、游戏器械区、构成活动区、聚会或休息的场地。
(2)解码幼儿游戏材料选择的多样性。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中,强调有效的教育就要为幼儿提供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经验,以激发幼儿的潜能,促进幼儿发展。在材料的投放的过程中,还应当注重材料的连续性,从利用幼儿创造的简单材料到复杂材料,从大家应利用、玩法比较简单的底结构材料开始,逐步提高难度。
2.定点观察:解码幼儿游戏
(1)读懂幼儿游戏兴趣的重要性
(2)读懂幼儿材料使用的结构性
(3)读懂幼儿动作发展的均衡性
(4)读懂幼儿社会交往的相互性
(5)读懂幼儿游戏品质的可塑性
3.追踪观察,解码教师参与
(1)教师的情感支持主要是指教师在幼儿户外自主游戏中,通过允许幼儿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对幼儿提出表扬、耐心倾听幼儿表达的一系列行为,为幼儿营造宽松、舒适、安全的心理环境,保障幼儿安乐游戏。
(2)教师的材料支持主要是指教师在幼儿户外自主游戏中,通过添加新材料或者拿走、更换游戏材料、回应幼儿对材料的请求的行为,为幼儿营造丰富多元的物质环境、丰富幼儿游戏的内容、推动幼儿游戏的进程。
(3)教师的认知支持主要是指教师在幼儿户外自主游戏中,在观察和理解幼儿游戏的前提下,对幼儿询问、为幼儿的行动提供理由、对幼儿的回应、对幼儿提示的行为。这有助于幼儿逐步形成对事物的认知、对自我的认知、对社会的认知,并培养幼儿专注力、想象力、创造力等良好品质。
(4)教师的时空支持主要是指教师在幼儿户外自主游戏中,在尊重幼儿兴趣和意愿的基础上,对幼儿户外自主游戏的时间和空间弹性化管理的行为,保障幼儿有充足的游戏时间和开放游戏空间,便于幼儿持续深入地进行游戏。
书中还有很多有意义,值得深度的章节,比如第23页提到的”要让幼儿的自然生活成为课程内容的核心““儿童的生活:儿童是人,但不是小大人;儿童是探索者和思想家;儿童是艺术家和梦想家和游戏者;儿童是自然之子;儿童是劳动者,是文化的创造者;儿童是破坏者,更是建设者。”这段文字和阐述,让我也有很多感想。未来的时间中,我也会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再读这本书,肯定会有更多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