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4-03-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标题,被吸引的同时对“重访”两个字打了个问号。搜索书名和翻看前言后得知,《三种文化中的幼儿园》这本书最初出版于1989年,这本书是当时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里程碑。1999作者意识到中国的幼儿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继而开始了后续研究,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本在2009年出版的重访三种文化中的幼儿园。在2020年读到这本书,不禁想到,这距离上一次出版已经十一年时间了,在中国过去这激荡的十一年里,幼儿教育又发生了哪些巨大变化呢?
带着一点时空穿越感,先写写我对中国印象深刻的几点吧。
每天清晨,大观幼儿园和中国几乎所有的幼儿园一样,组织孩子们在院子里做广播体操。在我国教育者看来,这样的集体活动对于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组织纪律以及个体自制力有重要作用,并且能够引发孩子集体自豪感,在集体中体验共同学习的快乐。这样的集体活动在美国并不常见,引发了作者的好奇“广播体操中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和个人主义及个人选择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矛盾?”
其次,我很感兴趣上海思南路幼儿园里“故事大王”活动。一群四岁大的孩子能在班集体前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能耐心地倾听同伴的批评,并且能给其他孩子的故事提出有内容的意见。在看到这里时,我心里暗暗在鼓掌。老师尊重孩子的想法,通过让孩子们举手投票来决定故事大王,这是民主的体现。同时孩子们也习得了怎样制定规则,遵守选举规则。孩子们通过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思考不同意的理由,这不仅有利于儿童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还促进了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然而,美国的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则对批评的部分表示担忧,原因是担心这样的批评会伤害到孩子脆弱的自尊心。面对儿童间相互批评的质疑声音,思南路幼儿园的老帅认为,如果老师告诉孩子哪里做的不好,孩子可能会受到伤害,但若批评来自他们的同伴,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我也看到过类似的研究指出,相对家长和老师,幼儿有时更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
最后,谈到了中国学前教育的未来,西方化教育把个性、民主、平等的教育思想放在首位,像移栽树木一样地把西方文化移植到儒家文化的土壤里,那么这颗大树会很难扎根。我们学到了很多西方的思想,应试图把西方的观点与中国本地的情况结合起来,即本土化,这是我国目前强调的。以老师为主导的课程已经成为过去时,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是现在,将东西好的方法兼容并蓄,多种形式的融合并用会是未来。
日本
我印象很深的是几个女孩子在为了一个泰迪熊争抢打斗,但日本女教师却在一旁没有任何干预。 这一现象引发了很多批评的声音,让孩子们争吵甚至是打架都是有益的,但视频中的打斗有些过头了。有些老师认为应该介入孩子们中,但不是制止他们,而是问他们问题,帮助他们发现新的方法来解决他们之间的不和。大多数日本教育工作者也认为,应提供及时、巧妙、强有力的干预。批评也指出,不干预的方式最终会纵容弱肉强食,是未来校园欺侮行为的先兆。对于这些批评的声音日本幼儿园的老师解释说,她在幼儿争抢时一直在一边等待观察,她想让孩子们学会处理这些小小的争吵,让他们有忍耐力,如果不出现危险,她乐于看到他们之间出现争吵。
在幼儿园中,一个叫贤一的五岁男孩教两岁孩子如何使用小便器也让我很难忘。很好的教授行为需要什么呢?他应对所教授的技能掌握的非常好且对教授很有兴趣。他很理解幼儿对冲水声会兴奋而害怕。对教授行为感到自豪。在这几点上,贤一做的远好过于女老师。毕竟很多成人早已对冲水声和如厕技巧失去了新鲜感。此外,日本和中国一样,大多数幼儿没有兄弟姐妹,大孩子在幼儿园通过照顾小孩子可以增加理解力和移情能力。
美国
在美国部分,作者介绍了美国的课程之战和官僚体制等,让我们也看到了令人仰慕的先进教育背后也有不尽人意的那一面。在快速翻阅了美国这部分后,用文中的一句话总结是“有些旧的教学实践逐渐变化,有些新的实践得到引进,但总的来说,仍与我们之前发现的上一代文化信念和实践相差无几”。其中,引发我更深思考的是美国老师强调的自由选择。儿童可以按照他们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选择活动,他们自己做选择,容易学得好。如果老师替他们选择,他们会抵触、不热心参与,学的就少。不仅学的少,如果幼儿长期在不喜欢的学习项目中被迫学习,他们的专注力也会降低,持续的走思一旦形成习惯,对做儿童做其他事情也会有不好的影响。因此,让幼儿自由选择很重要,与此同时,老师应该授予孩子一些选择的策略,让孩子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总结与思考
在过去的二十年间,中国幼儿园的变化最大,日本的幼儿园基本没有什么变化,而美国的幼儿园似乎居中,其教师的教育理念与课堂实践相对变化很小。书中的一段话很有趣:“美国的学前教育变得更加注重学业而中国则更加以游戏为导向,这个事实不能说明两种教育模式正在趋向汇合,相反,他们是黑夜里航行的两条船不知不觉擦肩而过”。
书中对于瑞吉欧成功引入美国的介绍,使我对国外教育理念的引入也有了如下思考:首先新的教育理念应不依赖原生环境,具有通用性(如高瞻课程)。其次,在输出时要把原有地方性特点清理干净(如瑞吉欧,清理掉政治信仰和社会主义原则,剩下吸引美国中产阶级情调的东西)。最后,要熟知输入国的那些隐性的文化特征,因为那些特征是政策的变化和改革都不容易将其改变的。
说完引入,也谈谈输出吧。在亚洲国家中,日本做的很不错,生活时尚、服饰、动漫等的文化输出都影响着世界上很多国家。近年来,我国也越来越注重文化输出,我想这源于我们对文化精髓的保护和传承,同时要求我们拥有文化自信,不断改进和创新。希望未来就像书中说到:“或许,美国、日本和其他国家在不久的将来会转向中国的幼儿教育去寻觅有创新性的理念。世界各地的幼儿园园长将来到中国幼儿园观摩和学习中国幼儿教育里的融合模式,这种模式把构建主义和以儿童为中心的原则融入中国的大班制、集体观念、精通技能和专业以及通过批评的方式自善其身等传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