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4-03-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我没有成功
观察背景:
大班的孩子带着自己设计的计划书,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到场地,老师简单做了一些介绍,各组的组长也简单说了一下自己的计划以及设计的目的,于是组长联络好组员,游戏开始了。
特别的计划书
一份特别的设计图,别的组都是很清晰的画出来了外形,用到的哪些材料,而这一份不一样,是一个奇特的想法。
设计计划书的是刘知宜,他很沉着地介绍着自己的计划书:“我设计的是一架飞机,上面有机头、两个机翼、还有滑轮........我觉得我最大的目的就是要让它动起来!”
他介绍完自己的设计,就找了一块空地,和他的好搭档周柯成开始了,分工很明确,他们两个男孩子负责去拿万向滚轮,刘知宜交代另外两个女孩子去拿连接棒,以及一些小的配件。
材料取得差不多了,同组的小伙伴们对着设计图一起商量着准备怎么开始,小刘说:“我们应该先把前面的升降轮装起来!”这个想法得到了组员的认同。
小刘拿着两根黄色的短连接管,装在一个滚轮两端,左右各连接一个蓝色的轮子,再加上一个蓝色的长管,这个升降轮居然能滚起来
三个孩子兴奋半天,但是问题来了,小刘和小周在推动的时候发现旁边的两个蓝色圆盘容易脱落,于是他们又开始想办法了。又给现有的滑轮添加了两个圆形滚轮,一边一个,但还是会掉,于是周柯成找到了一把锤子,说:“我们一边滚一边敲吧,一直做这个其他的部位来不及了!”刘知宜这才慢慢松下手里的滚轮。
我们的材料都被别人拿走了
在他们还在想着飞机的升降滚轮时,隔壁组的作品已经初具模型了,他们需要很多的圆盘,于是负责搬材料的别组小女孩一直来这一组那材料,刘知宜看见了却没有阻止,只顾着捣鼓自己的升降滚轮,想着怎么把它固定,周柯成实在看不下去了,又有小朋友来借材料时,他终于发话了:“我们的材料都没别人拿光了,我们自己还没有完成呢!”眼看着别的组里都快搭好了,隔壁组的健身架、其他组的哑铃、还有大大的圆柱,周柯成又去找圆盘了,好不容易才拿来三个,于是老师过来了,他们苦恼地说:“我们的材料都被别人拿走了,许老师也来问我们借材料........”
还没成功,改变我们的计划吧!
于是他们运用现有的材料搭成另一个方框,在老师的帮助下才使方框能移动起来,于是小刘和小周合作又做了一个滚轮,于是这个方框能像小车一样移动起来了。
周柯成提出异议了“这也不像飞机呀!”
刘知宜说:“那也没办法呀!要不我们改变计划吧!”
三个小伙伴一致同意,于是立即改成了一辆大号的自行车,但是通过实验,发现载人的话推不动。当他们还想改变的时候,集合的声音传来了。
他们的计划没有成功,直到最后收拾玩具的时候,三个小伙伴还在讨论着怎么修改。
评价:
游戏的目的在于什么?其实游戏不外乎八个字:自由、自主、创造、愉悦。虽然刘知宜没有搭建出他想要的飞机,但我觉得这八个字是达到了。
游戏是自由的,伙伴是自己找的,设计师自己想的,后来得知,他们的设计图是临时做了改变的,老师并没有因为户外游戏开放而多做干涉,反而支持孩子的想法,给他们充分的自由。孩子们更是自主的,自己需材料,自己选区域。
当他们的想法和现实有冲突的时候,他们表现出来的使他们的创造力,虽然飞机没有成功,但是创造出了会移动的自行车。在他们发现自行车真的可以移动的那一刻,他们是愉悦的。
不仅如此,这一个小小的游戏,反映出来两个孩子的大度和谦让,更体现了他们的合作无间。没有成功、材料被拿走的情况下,他们任然没有相互埋怨,而是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这个就很值的同伴们学习,老师们点赞。
反思与建议:
1、教师应该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对于年龄小的幼儿应该把游戏要求再次介绍,多进行交流,让孩子了解游戏方法,从而达到活动开展的效果。
2、教师在幼儿活动过程中应该去多关注个别幼儿,适当给予特殊幼儿一些建议及帮助,让孩子更好的得到发展。
3、材料还可以多准备一些。
4、对于幼儿的设计图,有的时候孩子的想法会比较天马行空,这时候老师可以通过语言的引导,提醒孩子要注意想法和现实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