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4-03-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幼教工作的“快乐与幸福”
——读书《幼儿园生活化课程》有感
我利用假期时间认真地阅读了《幼儿园生活化课程》一书,读后回味深刻,对现代幼教工作有了全新理解,特别是理论素质的提升让我感受到从事这项工作的“快乐与幸福”。
幼儿园生活化课程,是指在设计、组织、实施幼儿园课程时,要把幼儿园课程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幼儿的感悟经验联系起来,使幼儿在一日生活中获得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一、幼儿教育应该回归幼儿的生活世界
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基本特征,主要包含幼儿的个人生活、幼儿园生活和社会生活,“三生活”幼儿园课程的重要资源及课程取得成效的保证。孩子个人生活充满了多种发展契机,表现出生动和感性发展,是对幼儿实行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过程。幼儿园生活应是幼儿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契合,既能反映社会需要,也能反映幼儿的需要,是一种与有意识的教育目的直接相关的生活,这种生活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内在价值,教师应充分注重和珍视这种价值。幼儿园课程应充分利用幼儿园生活本身以及幼儿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所以,幼儿课程教育回归“自然”和“本位”,有利于幼儿健康发展。
二、幼儿园课程要体现整合性
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 融合了健康、语言、科学、艺术和社会等多个领域的内容。幼儿在一日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和困惑就是幼儿的学习机会。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是有情境性的,幼儿的发展特点也决定了他们的学习需要情境性。幼儿在持续的操作过程中,练习了各种技能,获得了全面的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会通过这本书获取的经验带领孩子们在空余时间围绕幼儿园给孩子们开展一个体现整合性的幼儿园课程,也可以通过沟通、提问的方式来帮助他们解决疑问。所以,幼儿课程应体现整合、整体的思想,让幼儿在生活的情境中带着任务去操作、学习,获得生长,生活所必须的一些经验。
三、幼儿园课程需要建立师幼关系
教师的教育技能面临着新的挑战,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中时时被幼儿的潜能所感染,也时时面临着来自幼儿的新挑战,有时甚至会感到束手无策。有这么一句话:帮孩子的眼睛越过围墙。这意味着教师必须要越过禁锢自己思想定势的“围墙”也意味着教师要更多地带领孩子走出现实生活中的“围墙”。对幼儿来说,一切都是好奇的,路边的小水坑、草地上的小虫、窗外的雨滴、雨后天空灿烂的彩虹、街上来往匆忙的行人......无一不是他们好奇的焦点,兴奋的来源。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带领孩子们走出“围墙”,这本书是希望幼儿教师去观察、发现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大胆的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并且提供适当的探索环境给孩子,看到花草,他们会试图去摸,看到小动物又会和同伴讨论,使他们融入自然,融入社会,自己去发现,去体验,获得知识,这就是孩子的探索欲望。这时教师就是一个倾听者、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积极分析与回应幼儿的疑问与需求,启发幼儿实行有意义的探索活动,最终达到促动幼儿健康成长的目的。
读了这本书,令我受益匪浅。教师应从孩子的角度看世界,以孩子的视角为主导,用爱心培育,我们要保护幼儿的这种好奇心,让幼儿在好奇中触摸自然,亲近自然。通过这次的阅读学习,我会更新自己的认识感受幼教工作的“快乐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