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4-03-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向儿童学习 让课程生发
读《向儿童学习——幼儿园教学反思》感悟
在这漫长的寒假里,我放慢脚步、放松心情,再次开启了专业阅读之旅,共同品读《向儿童学习——幼儿园教学反思》一书。
读一本书,分享着读书的快乐。对于教师而言,读书不仅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更是专业发展的一条捷径。漫长的阅读之旅,是一段艰苦而欢喜的修行。这一本书让我感悟到了书中的教育策略,在阅读中实现自我反思、提升。
《向儿童学习——幼儿园教学反思》由美国辛迪莉·维拉瑞尔著,叶小红博士翻译,讲述了生成课程中教师用心观察和聆听儿童,支持儿童的想法、疑问和思考,作出适宜回应的学习故事。
一、做最好的自己——列出一张装满自己“油箱”的清单
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如何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在孩子面前,我们又应该做哪些调整呢?怎样才能做最好的自己?《一个得红眼病的孩子》的故事中提到:我告诉我刚买了第一辆车的儿子,不能让“油箱”中的汽油量低于半满线。那么,我们用什么来填满自己的“油箱”呢?最后我列出一张装满自己“油箱”的清单:1.对孩子真诚的爱与关心;2.和孩子们一起做有趣的事情,一起欢笑一起成长;3.帮助有需要的孩子;4.给孩子一个感激的拥抱;5.记录与孩子之间美好的时光。
二、做最特别的自己——解读“牵手等待”策略
孩子的发展是曲线的,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生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上只有一个。结合一个“牵手等待”策略,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也有自己对班级管理、和孩子互动等方面的好策略。
在班里管理中,我觉得常规的建立一定要与小朋友共同商议,让孩子体验到做主人的感觉,让其养成从被动到主动遵守规则的意识,我想这才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如:小班的孩子缺乏自控力,常把玩具材料到处乱扔。针对这一情况,我采用物品分区、“小管家”负责的管理办法,把活动区分成建筑、毛巾、图书等多个区,设计图标,每周一上午和孩子一起评选“小管家”,由他们具体负责管理各区,他们都很看得起教师分配的工作,干起活来并不亚于老师,带领本区幼儿整理积木,检查毛巾收挂和图书取放情况,及时提醒别的小朋友将毛巾挂好,制止撕书行为,要求修补破书,等等。到了周五,再和孩子共同评出优秀的小管家,奖励大红花,然后重新评选各区的新管家。这样一来,我们班变得很整洁,物品摆放合理,无论幼儿还是老师存取东西都成了一件轻松简单的事,班上的日常琐碎小事明显减少。
三、帮助我以新的方式学习——解读“如果你需要我,我就在这里”
孩子每天的成长需要我们每位老师的在场和关注,老师对班上孩子的个人需求、偏好,了解的越清楚,就越有可能成为一名高效的教育工作者。那怎么解读“如果你需要我,我就在这里”这句话的呢?
作为教师,要关注孩子及他们当下的需要,善于观察,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或引导孩子。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儿童成长的需要。”那么教师观察并不是盲目的、随意的看着幼儿,需要有目的性、连续性地观察、记录幼儿的行为语言。每个孩子就像是一本本的书,千变万化,多姿多彩,每个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的表现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对全班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总体情况,如幼儿的兴趣、参与程度、交往合作等,还要对个别幼儿进行观察,了解不同幼儿的想法、能力、需要并给予适时的指导和推动。观察的一个基本目的就是加深成人对幼儿的了解。
儿童是一个个蕴藏着巨大创造潜能的人,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向儿童学习?观察儿童、关注儿童,从儿童身上看到价值,从儿童身边挖掘资源,让课程在爱与兴趣中生发,不断收获惊喜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