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4-03-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看见儿童:构建科学幼小衔接生态圈
宜兴市新庄幼儿园 沈志超
摘要:幼小衔接具有长期性,是贯穿在整个学前教育三年,甚至会延伸到小学的低段年级。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过程中,需要保持相同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双方在建立科学的幼小衔接机制上,从不同的视角去剖析当下自身幼小衔接难点问题并进行有效的实践应用,构建科学的幼小衔接生态圈。
关键词:儿童,科学幼小衔接,生态圈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指出:“强化衔接意识,幼儿园与小学协同合作,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促进儿童顺利过渡。”宜兴市新庄幼儿园和新庄小学共同打造幼小生态衔接之钥,逐步形成了“1+2+N”的生态衔接格局:一场沉浸式体验小学的经历、两个不同学段的衔接项目研究共同推进、N次儿童参与的主题式生态衔接活动,促使儿童成长实现自然衔接和双向滋养。
一、理性之思:幼小衔接教育过程实践审思
(一)发展之需:科学幼小衔接
审视当下,基础教育变革中关键问题之一便是“幼小衔接”。各方共策共力建设“看见儿童”的幼小衔接教育生态,使之真正朝向“高质量”目标迈进成为当下备受重视的议题。
(二)实践之困:发现问题需求
新庄幼儿园和新庄小学作为“无锡市幼小衔接试点园(校)”,互联互通,以“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培养有中华文化根基的现代人”为育人目标建立发展共同体,双向共研、共建共享。我们发现,部分老师、家长太重视幼儿学习的结果,忽略了过程中孩子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的培养。孩子任务意识薄弱,导致进入小学后出现适应问题。
二、同频共振:顶层架构幼小衔接课程地图
(一)内生式行政驱动,把好衔接方向质量关
更新发展思路,明确系统育人办学追求:领导团队认真学习《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文件,推动实践落实,切实把衔接的“陡坡”变成“缓坡”。让生态衔接带给儿童成长更多的可能性,进而彰显双方系统育人的独特优势。创新管理机制,布局生态衔接实施网点:双方营造“无痕”衔接的生态文化:一方面创新教师环境互换体验、学段管理衔接、多样化教研形式等管理机制,另一方面,在家长委员会中设立“衔接助理”岗位,通过招募志愿者,为衔接活动的开展积聚资源,开发新的可能。
(二)沉浸式教研带动,把好衔接研究质量关
新庄小学和幼儿园互通有无,推动双向深度教研,着力“自下而上的教研主题选择”、“自上而下的教研主题聚焦”,建设“幼小衔接共同体”的新引擎。通过现场推进、结对共进、研训精进三方面,不断拓展幼小衔接教研的深度与广度,让双方的思考全面落地。交互式多方联动,把好衔接建设质量关。我们提出“五位两翼”:幼儿、家庭、幼儿园、小学、社会五位一体,内容协同推进,走向衔接深耕。转变衔接方式,从断崖式走向阶梯式;转变教育评价观,实施“差异化”衔接。加强多方交叉互动的联系,在路径实施中有机联动,调动各方衔接资源,有的放矢的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三、路径实施:多视角主动对接幼儿入学准备问题
(一)儿童视角:从有界设计转向无痕实施,让衔接场域自然生发
以兴趣需要为引力场,激发主动意识。设立“倾听驿站”:倾听是一种主动给予自己与他人关怀的能力。在驿站,倾听可以是听别人讲话,也可以是自己和自己对话......只要有情感的交流都是倾听。在这里1到4个小朋友可以坐在一起聊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思考、向往的小学生活、对小学的疑惑等。我们为其提供一个共振的空间,不断回应、支持和拓展幼儿的学习,实现相伴成长的目标。构建“语润童心”:“语润童心”是教师与全体幼儿一次心灵的交换、情感的交流。可以是对“认识时间”的话题学习讨论,或是“调节情绪方法”的经验交流,又或是分享“初见小学校园”真实感受。不仅要真正的了解儿童,耐心细致记录他们的想法,更要善于捕捉儿童对小学兴趣点和发展需求。
以实践反思为对接场,明确任务意识。生成“定制清单”,让任务可视化:在幼儿进行学习探索的反思中会发现有不同的猜测需要验证,这时老师就可以鼓励幼儿制定任务清单,分不同的路径进行探索。如:孩子在种菌包的时候,相互之间有了分歧。有的想揉碎直接倒在土上,有的是把土和菌种混合;有的想切成了几段,泥土包在四周。他们就可以围绕自己的任务清单开展实践探索,就有了行动的方向。融入“一日生活”,让想法多样化:充分利用一日生活,延展任务清单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如:植物角养护清单、绘本阅读清单。包括运用到幼儿的家庭生活,如:商品购买清单、家庭劳动清单等,以此让幼儿学会承担责任、完成任务、做好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助力养成良好的任务意识。 家园共衔接:爸爸妈妈可以观察孩子在家是否能够按时、坚持、主动完成任务,给予孩子在任务过程中独自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机会,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小组学习为着陆场,发展合作与交往能力。计划行动,合作协商有起点:陈鹤琴先生主张“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孩子们围绕“怎样合作完成任务”表达了自己不同的看法,一场儿童会议就此产生。在进行建构游戏“我心中的小学”时,以小组为单位,自由组队、制定计划、商讨分工。有的收集材料,有的设计图纸,有的参观小学,有的负责搭建优化。幼儿从中表现出来的合作、交流、协商有了很明显的进步。扩大圈层,交往互动有契机:新庄幼儿园和新庄小学只有一墙之隔,于是我们提倡“零距离”社交,让2∽3个小学生协同5~6个小朋友一起活动。桑葚熟了,一年级的哥哥姐姐们和小朋友一起摘果子。祖国的生日到了,小学的少先队员们和孩子共唱一首红歌、共讲一个红色故事、共创百米画卷。小学生和幼儿一起合作进行丰富的户外游戏、手工活动等,真正实现乐在交往,共促成长。
以深度学习为实践场,提高专注力与坚持性。打造“问题树洞”,持续探索有动力:树洞里收集着孩子自己感兴趣的探究问题或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基于深度学习理念,以问题为导向引发项目活动,不断解决孩子们发现的真问题,通过经验的迁移、举一反三,激发幼儿内在潜能的自我唤醒,着力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玩转“多样游戏”,经验获得有链接:在幼小衔接中我们充分发挥游戏的价值,为幼儿创造游戏的环境。如参观小学后,我们就在教室建立了小学体验区,链接孩子对小学墨香文化的好奇,构建孩子对汉字、文房四宝等经验,在读写游戏中发展前书写能力,增强学习适应。
(二)课程视角:从甄选资源步入有机整合,为衔接过程阶段赋能
“四时嬉乐”——放手自主游戏:带领幼儿走进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中获得对新庄渎边地区的感性经验。创设“古韵老街”“灯塔交通站”“渎文化手工坊”“开心农场”“渎边美食街”等社会性特色区域,感知宜兴新庄的社会生活方式,创立“小当家”品牌,售卖渎边产品,让幼儿在真实、开放的社会情景里尽情探究、自主发展。
“四季田园”——在自然中学习:带孩子探寻银杏古树、蓝莓耕乐园、百合基地等环太湖生态田园,让孩子们接触大自然,进行丰富的项目式学习。与小学共建“自然实验田”,家长志愿者带队幼儿、小学生共同走进田野悦探自然、植树造林,创造两者共同学习、交往的氛围,让儿童的深度学习在自然中发生。
“四味节庆”——探寻家乡文化:围绕新庄渎边独特的传统节日文化,探索渎边三月踏青节、渎边端午粽子节、渎边中秋团圆节、渎边腊八节等传统节日课程活动。教师充分利用社会和实际生活事件,丰富幼儿对节日的认知及风俗习惯。幼儿充分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最终,实现幼儿自我内涵的丰富,获得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悦读阅美”——幼小书香同行:通过赏绘本、玩绘本、创绘本,利用阅读拓展幼儿生活与学习空间,真正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富有个性地发展,并培养幼儿前阅读、前书写能力。如“晨光妈妈讲故事”、“越夜越美丽”、“约‘绘’童年”、草坪阅读等活动,启发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的欲望,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世界读书日,少先队员和幼儿共赴阅读启动仪式,在小学文化长廊排练、朗诵诗歌,用“悦读”点亮衔接,让幼儿体验阅读的快乐,为终身阅读奠基。
(三)发展视角:从单一点评经历多元评价,为衔接效能持续增值
“圆桌会议”——多元主体参与的互动式评价:多元主体参与到幼小衔接的工作中,形成评价共同体。可以是以幼儿为单位,在学习、游戏后围饶“一个瞬间”“一次记录”“一张照片”等进行同伴间评价分享;也可以是大班家长、幼儿老师、小学老师为单位,围绕话题“幼儿的社会准备与适应”相互评价,交流意见,找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儿童海报”——展示学习经历的过程性评价:对比、追随、反思,让儿童海报穿起幼儿的“学习链”。在动态生成中,幼儿可以通过儿童海报评价自己的操作,老师则是通过观察评价幼儿的行为生成新的学习活动,调整支持策略。这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深度学习的敏感性。
“心情物语”——关注社交情绪的形成性评价: 通过心情物语记录自己的社交事件以及影响情绪的因素。慢慢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调整自己的情绪,累积后可成册带回去分享给家人。如:即将进入小学,幼儿记录自己情绪的变化:担忧、失落、沮丧等,老师及时调控,家园合作正确引导幼儿以积极的情绪面对小学的生活。
“信件留言”——幼小衔接效果的追踪式评价:小学一年级的老师们对大班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针对孩子们的情况撰写信件提出自己的衔接建议。幼儿园的老师收到信件后会进行问题分析,围绕反馈进行教育,对薄弱的地方进行多轮思考、讨论、实施,帮助孩子顺利从幼儿园进入小学。
四、总结
幼小衔接就是儿童从幼儿园教育过渡到小学教育的一段旅程,儿童应该享受的是并未间断的教育之旅。在幼儿园的每一天,老师们都在为幼儿的未来做各种准备。在新庄小学的每一天,小学老师也在为孩子的适应努力。一切美好的改变都需要时间的力量,需要双方共同发力,才能为幼儿创造真正科学的幼小衔接生态圈。
[1]张娟.幼儿园幼小衔接的创新教育策略研究[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4(07):93-94. DOI:10.16586/j.cnki.41-1033/g4.2024.07.037.
[2]徐小娟.三“思”而行“趣”生活——幼儿园幼小衔接中生活准备的思与行[J].好家长,2024(23):90-91.
[3]马春亚,赵璐玫.幼小衔接:从散点推进走向系统构建[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4(07):37-38.
[4]姚星珠.基于绘本阅读助力幼小衔接策略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4(12):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