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史颖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史颖

    宜兴市融创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黄钰斐

    未知

    加入时间:2024-03-25

  • 程曦

    环科园中心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高岚

    新街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高竹云

    宜兴市进修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黄惠平

    新庄小学附属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芮秋瑾

    官林第二实验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沈英惠

    宜兴市融创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沈志超

    新庄小学附属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汤斯阳

    东氿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群

    鲸塘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章莉

    官林实验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唯一

    城南实小附幼

    加入时间:2022-05-25

  • 左梓杰

    徐舍中心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成果分享

精读、研读、细读 ——数学区材料的有效选择与投放

作者:程曦  日期: 2023-06-30  点击:
精读、研读、细读

——数学区材料的有效选择与投放


撷一束光阴,抚过心间
唯有“研”语的芳华,沉香流年
美的感受、美的表达
在一场教研中悄然而来


一、梳理问题、聚焦重点


数学区是幼儿集中探究学习数学的区域,在数学区里,我们需要为幼儿提供深度学习和思考的机会,让幼儿充分感知操作材料、积累经验、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对数学的兴趣。

    教研前,我们采用线上预约的方式,全体教师对照《丹阳市幼儿园区域质量评价指引(数学区)》的指标要求,逐一分析24条指标,思考:班级现阶段在创设数学区时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在实践中的困惑是什么?


    在讨论中,数学区“材料投放”这个关键词出现的频率最高。教师们提出数学区投放的材料不均衡,基本上全是数字类的高结构材料,好些材料无人问津,甚至整个区幼儿都很少光顾。

    问题即话题,我们以教师的问题为导向,基于这个现状,我们进行了深入分析:

二、结合书籍、共读共思
     那怎样才能为幼儿创设结构合理的区域并投放科学适宜的材料呢?各维度材料如何投放才能体现均衡性?数学区操作材料投放立足于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有哪些?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行思考与阅读。从“幼儿数学领域核心概念——材料分析指引”、“聚焦指南领域关键经验——梳理细化目标”、“数学区观察评价表格——提供区域观察的角度”等方面进行研讨。


☆1.幼儿数学领域核心概念 ——“材料分析指引”

    我们根据《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幼儿园自主性区域活动》、《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等理论书籍,将数学区的材料分为五大类别,将儿童数学学习的核心经验归纳为9项。

·五大类别:

1.数字与运算

2.几何与空间

3.测量与比较

5.分类与统计

5.集合与模式


·九项核心经验:

“集合与分类”、“模式”、“计数”、“数符号”、“数运算”、“量的比较”、“测量”、“图形”、“空间方位”


·五个核心维度材料

☆2.聚焦指南领域关键经验——“梳理细化目标”

    《指南》如明灯为我们指引方向,我们再次认真地阅读科学领域“数学认知”中每一条目标是什么?每一条教育建议?思考每个年龄段落实每一条目标时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我们可以做什么?怎么做?

      如:小班数学认知目标1 “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中”第一条是“感知和发现周围物体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对不同的形状感兴趣。”
      它的目标指向的数学元素就是“形状”,根据这一点我们就要思考:在小班数学区应该投放哪些形状,让孩子操作、摆弄。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随着幼儿的深入学习再循序渐进地增加一些图形,例如半圆形、梯形、五边形等等。

     根据《指南》目标以及关键经验梳理,细化了各个年龄段的目标以及关键经验。


三、体验交流、发现不足


   接着,老师们将班级带来的数学区的游戏材料,结合《指南》小、中、大年龄段幼儿的目标以及关键经验进行交流,分年级组介绍班级材料玩法?亮点?怎样投放?如何呈现出材料的层次性?


  小班年级组:

    徐老师根据物体最基本的属性特征,如:颜色、大小、形状、数量等来设计材料,让幼儿在操作中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中班年级组:

    杭老师从中班幼儿年龄层的特点、该年龄段的发展水平出发,以1—10数物配对自然材料投放,追踪观察调整为例,介绍了她们是如何在投放材料后通过材料的组合、辅助材料的增减、层次的递进等方法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水平需要的。

大班年级组:

    苏老师提出“对于大班幼儿来讲,如果活动具有竞赛性,也会吸引他们参与,尤其是男孩子喜欢挑战和对抗性活动。设计时适当增加竞赛、合作和交往。所以,我们在投放材料时要保证材料投放数量的充足性,如果数学区的活动材料在设计时能满足几个人一起玩,就可能会吸引更多幼儿。”


    每组老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分析和设计体现层次性的数学区游戏,详细阐述游戏的材料投放和玩法,洞察到幼儿使用操作材料时会出现的问题并给予适时的指导。并探讨适合数学区的材料,进而为幼儿的深度学习提供更多可能。

·心中带有目标

·考虑幼儿年龄特点(根据幼儿的知识技能进行评估)

·结合幼儿的兴趣

·符合当下季节、节气、主题、兴趣、经验需求等

·注重分层投放


    幼儿学习方式是亲身体验、直接感知、实践操作,对于教师亦是如此。让老师们在真实的数学游戏情境中要了解儿童,首先要变成儿童,真操作、真游戏、真体验。思考材料的可操作性、适宜性,体验幼儿游戏中的感受。

四、进班观摩、不断优化

    研讨后,老师们分成三组,观摩不同年龄段的数学区。大家根据数学领域关键经验以及目标,对材料进行斟酌,是否适合该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符合核心概念哪一条。


五、明确方向、后续跟进

    每一次教研能解决的问题是有限的,正如教师们自己预设的那样,接下来我们数学组的研究与方向也在一步步聚焦,或许与我们的设计意图不一致,但在真实的教育实践现场,一定还会有更多的发现与收获。


    最后,潘云霞园长进行总结:数学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其研究对象是现实世界中的一切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对于幼儿的数学学习来说,应该植根于真实生活情境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的数学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同时,教师应根据幼儿所需的数学关键经验设计操作活动,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循序渐进地将材料投放到数学区域中。

    站在幼儿的立场思考,站在幼儿的立场设置环境,站在幼儿的立场创造生活,与幼儿共同游戏、同悲同喜。把幼儿当回事,关注幼儿的关系,关心关系中的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