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畅游游戏是有主题的户外自主游戏,自主性是人终身发展的动力。蒙台梭利认为,教育首先要引导孩子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幼儿期是发展独立自主的敏感期,追求自主是幼儿的天性,其自由意志要求通过自己选的存在状态来确证。
户外游戏以阳光和新鲜空气为伴,利用全身感官参与活动;晒太阳可以补钙,改善身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有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户外畅游又能满足孩子们积极自主探究的天性:约束力减少,孩子们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想象力,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能够提高孩子们的社交能力:可以从游戏中积累经验,并将其转移在他们未来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说,孩子们的游戏最终也可以为生活服务。
基于以上观点,我班积极开展户外畅游游戏。上学期,我班结合自然课程“竹林乐园”开展了酣畅淋漓的户外畅游:有竹林中的“竹筒饭”、“穿越火线”打仗游戏,竹林外“烤山芋”、“竹竿舞”以及“竹节拼搭”。当老师与同伴们商定下周五的畅游游戏内容为这几个预设游戏时,孩子们沸腾了:小董第一个举手说:“我要玩烧烤,我们烤山芋吧,我家就有好多山芋!”吴雨熙说:“我想玩烧竹筒饭”,陈光耀补充道:“我看到过我爸爸妈妈做竹筒饭,我们家里就有竹筒,就是在云南老家家里的”。叶哲希、杭明浩、朱宇辰纷纷表示想玩竹林穿越火线打仗游戏,夏汐陆希等女孩则想跳竹竿舞,蒋星辰说可以用竹节搭建新房子,还可以组建乐队表演呢!看着孩子们满眼期待的样子,老师也更加有动力了。为了让孩子们玩得尽兴,我们做了最充足的准备。在自然课程探索中已经有了相关的经验准备。接下来就是物质材料和环境的准备。
竹筒饭的重点材料是竹筒,我们请负责后勤的爷爷帮忙用电锯锯成了二三十个竹筒,考虑到它的安全性,爷爷把它们用沙皮打磨得光滑了,洗干净后又请厨房的奶奶把它们放进大锅里煮沸一个小时消毒。长长的竹竿和长短不一的竹节,还有高跷,都是后勤爷爷帮助我们锯下并打磨好的。通过观看做竹筒饭的视频和相关图片,了解竹筒饭的制作流程,我们买了多种材料,如糯米、各种豆类、玉米粒、红枣、火腿肠等,特别是封口用的大大的粽叶和绳子。对了,烧烤还要用到灶台,在园长妈妈和门卫爷爷的沟通下,准备了两个灶台呢!于是老师立马买来了两箱烧烤用的焦炭准备好。竹林东面有一个石壁,石壁以北的竹林地势比较平坦,叶哲希说:这里玩打仗游戏是最好不过了,老师说,地势平坦游戏时能保证安全,但是我们还可以挑战一下自己,怎么挑战呢?胡奕飞说:我看到电视里打仗要穿越火线,于是老师找到了紫色的绸带,大家一起把绸带穿梭绑到了一棵棵竹竿上,布置成了“烽火线”孩子们自带了许多玩具长枪,自己编织了可迷惑敌人的“竹枝帽”,老师还准备了迷彩服,受伤用的担架等。最后,我们准备了艺术字自己装饰“竹林乐园”的门头悬挂在竹林门口上空,一切准备就绪。
周五畅游日游戏开始了,当老师宣布我班的畅游区域范围时,孩子们欢呼雀跃,马上自选自己喜欢的游戏玩了起来。
第一站:“好吃的烧烤” 门卫爷爷一早就帮我们起好了火,董悦可小朋友快速系好围裙,戴上厨师帽,用火钳夹着山芋在炭火上不断翻动,还知道身体和灶台保持一段安全距离认真烧烤山芋,考完一个就放在另外一个灶台的架子上晾一下。只见杭明浩小朋友都在笑嘻嘻地吃山芋啦,那神态简直是在品尝着人间最美味呢!
第二站:“竹筒饭” 竹林的小山坡顶上有一座竹房子,竹房子里现在人满为患,老师帮忙淘米、浸泡粽叶等辅助准备,从忙碌的人群中发现了于恬雅正在忙着切火腿肠,说要给竹筒饭里加点料,竹筒饭的料分咸甜两种,糟了,咸的忘记放盐了,老师连忙用小竹筒从食堂取来盐和好食材,储知暄迫不及待地装和好的食材。吴雨熙和赵若颖则喜欢做甜的,她俩各自拿了一个竹筒在比赛呢!储知暄灌好了一个竹筒用粽叶在认真包扎封口,可就是不会打结,于是老师立马也做了一个,并用两张粽叶包好洞口,给储知暄示范用细绳封口打结。不一会竹筒用完了,储知暄取来最后一个竹筒(装盐的小竹筒)做起来,老师急了,这里面盐太多了,这桶饭就太咸了啊,于是和小朋友商量怎样来处理补救,最后达成共识,把它倒在盆子里再加米和其他材料重新中和一下……
第三站:“穿越火线” 瞧!穿着迷彩服手持长枪的叶哲希、朱宇辰在石头屏障后正专注地瞄准着敌人呢!俨然像个小小解放军。罗峻泽找到了一截竹筒,马上举起来代表大炮,“轰轰轰”轰向敌人,那场景就像烟火纷飞的战场,感觉孩子们全身心的热量都被释放出来了。
第四站:“竹竿舞” 竹林外草坪上,长长的竹竿摆成了双“井”字型,四位小朋友双手各执两竹竿一头,随着音乐的节拍打开合拢,夏汐则领头带着几个同伴随着新疆舞音乐和竹竿的打开合拢跳起了整齐的“竹竿舞”,那美美的艺术表现也吸引了老师和园长妈妈的加入,大家一起跳起了“竹竿舞”心情愉悦,美不胜收!
第五站:“创意竹节拼搭” 竹节舞旁边的大草坪上,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竹节,不一会儿功夫,在蒋星辰、储梓轩、陈光耀等小朋友的构建下变成了“太阳”、“大别墅”、“空心五角星”、“发动机”、“长笛”等,那个大大的五角星是由许多三角形构成的。在园长妈妈的提示下:“谁知道这里面有几个三角形?”孩子们立刻进行了数三角形比赛,看谁数得既快又对。大别墅的构成也有所不同,因为窗户的外轮廓是老师提供的辅助材料(两个体操圈),孩子们也能够利用圆圆的体操圈这一形状特征来构建房子,真的很棒。
我班的畅游游戏也吸引了其他班级的孩子来参与,只是时间有限了,结束游戏时孩子们能自觉按照原样收归好游戏材料,等待下次畅游时间的到来。
畅游主题活动的开展能够成为孩子们的期待,我想这样的活动才有意义。其中老师是这样思考并践行的:教师在游戏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首先应该是创设游戏环境,指导和促进游戏的开展。其次是观察和评估孩子的游戏。孩子们在游戏中有最真实、自然的表现,老师通过仔细观察和倾听记录孩子们的游戏故事,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兴趣需要、认知水平、个性特点、能力差异等,从而满足和拓展他们的生活经验,并且可以精准预设下次游戏。教师只有认真观察孩子们的游戏,才能有效地指导游戏,正确地评价游戏,观察和倾听记录是指导和评价孩子们游戏的客观依据。注意内容的选择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并且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预设游戏。游戏的选择和游戏中游戏后的评价都要给孩子自主权,教师创设安全、有吸引力的游戏环境,提供适切的能够促进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游戏材料等,教师则是支持者,合作者,在幼儿身后追随。老师特别要注意的是游戏中观察孩子们游戏时是否能探索问题,要及时关注孩子们的思想行为的动态,根据他们存在的问题,适当地调整游戏环境及材料。考虑妥善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当孩子表现出心灰意冷的情绪状态或手足无措时,教师要适时介入游戏,适当地改变幼儿的游戏方式和游戏材料,能够再次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也可以寻求孩子来帮忙,一起面对问题,共同探讨,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教师的支持策略是“以幼儿为主体的隐性指导”
下学期,我们班将继续从孩子们的兴趣点出发,利用户外良好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做更有意义的畅游游戏活动,让孩子们体验自主游戏自主发展的快乐!